架空
你永远也回不到我们这个年龄了,而我们终究会长大,会成为和你一样的成年人,但我们绝对不会成为你这样的人,绝对。
——《未满都市》
”千叶地区幕原市因为突发大地震而遭到封锁,因为担心住在该地区的朋友贵一,大和只身前往灾区,并在途中遇到准备去灾区做义工的少年猛。
在与一个担心儿子的父亲突破层层警戒进入幕原后,大和与猛震惊地发现,幕原根本没有发生地震。奇怪的是,所谓的“灾区”里竟然只剩下了2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城市里的幸存者全部为未成年人,这就是片名“未满都市”的由来。
这是在年由日本著名导演堤幸彦执导,年轻的偶像堂本光一、堂本刚、宝生舞等主演的科幻题材日剧《我们的勇气:未满都市》(以下简称“未满都市”)。
和我们的固有印象不同,日剧着重描述特定职业的职场生态,性质偏向社会写实,其实较少涉及科幻题材,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科幻剧也多数集中在机器人/人工智能题材(比如年木村拓哉主演的科幻电视剧《安堂机器人》)。
大神木村拓哉在本剧中分饰天才博士和人工智能机器人两个角色。
即便放宽到电影领域,提起日本的科幻电影,人们也更容易联想到早年的怪兽特摄片(如大名鼎鼎的《哥斯拉》和《奥特曼》系列)。
特摄果然是日本国粹,想必当年在大荧幕看《哥斯拉》一定很震撼。
和大量出品科幻题材电影电视剧的美国相比,日剧不仅不偏好科幻,而且少有的科幻题材也几乎不探讨沉重的社会话题。
在这个拍科幻无法取悦主流用户群体的国度,堤幸彦却在上世纪末拍出了《未满都市》这样一部杰出的科幻题材电视剧。
当年16.8%的平均收视率虽然说不上亮眼,但时间从不亏待佳作。如今这部剧的豆瓣评分已经高达8.6,远高于近些年的口碑剧作《安堂机器人》和《我们都是超能者》,即使是当年备受好评的《夜叉》和《漂流教室》,在面对《未满都市》时也要稍逊一筹。
而由两位主演,KinKiKids的堂本光一和堂本刚,演唱的剧中主题曲《爱されるより爱したい》,到今天为止的单曲销量也已经超过W张。
豆瓣评分高达8.6,一只脚已经迈入神剧行列。
经典梗永不过时《未满都市》的故事走的并不是烧脑路线——陨石从天而降,带来了对成年人致命、却对青少年束手无策的病毒。封闭的城市内,幸存的孩子们不得不挣扎求生,在失去秩序混乱无主的情况下,丛林法则开始发挥它可怕的力量。在局面彻底失控前,两个性格迥异的男孩意外闯入禁区,他们给这座“未满都市”带来秩序和生气,也带来了“向肮脏的大人们宣战”的勇气。
能够看出,无论是“未成年唱主角”还是“末世绝地求生”,甚至“未成年VS成年人”的对抗,其实都不是极为出新的卖点。但在这部剧中,经由堤幸彦的妙手,却将这些并不独特的食材,料理出了别样的滋味。
导演堤幸彦拍摄的作品一贯非常有腔调,他也被称为“鬼才导演”。
1、成长就是:小孩子会长大,而大人会老死
《未满都市》里的孩子们,起初并不像大多数青少年担纲主角的美剧里那样,天生勇敢机智。
在突如其来的绝境之下,他们甚至做不到善良。
被绝望笼罩的城市里,孩子们试图学着大人的样子建立属于自己的秩序:等价交换,以势力强弱和掌握资源的多寡区分不同的群体,甚至为了争夺资源而自相残杀,俨然三年后上映的经典恐怖片《大逃杀》。
混乱的初期,百合的手枪守住了秩序与理性最后的底线。
随着主角的突入,这个无政府的野兽丛林开始发生改变:拥有领袖气质的大和成为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内部分工出现,生产井然有序。孩子们建立了自己的民意政权,研发无线电、种植作物,慢慢建起初级社会的形态。
在短短的几集里,旧的秩序逐渐被文明社会的秩序取代,封闭的“未满都市”在极简的篇幅里演绎了人类社会从野蛮无序走向文明有序的过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都是小孩,也俨然是个小社会。
大和是人群中最耀眼的存在,他有着同龄人难以企及的大局观和缜密的头脑,行动力超强,同时也能依靠自身魅力团结所有人。这样的大和自然而然成为这个小社会里的领袖。
初期的大和自称适应力超强,却也难免理想主义:他曾试图通过漂流瓶传递幕原的信息,事后当然被证实都是无用功。
与大和相对的,猛幽默温柔,更懂现实却也更有人情味。在这个远离现代文明的禁地,更习惯独自生活的他似乎一直是以大和的“生活助理”身份存在,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替洁癖的大和洗衣服、找洗发水、烧用来洗澡的热水。
在那个人人自顾不暇的地方,大和与猛为冷漠的人群带来了温情。
为了让思念姐姐的森见到亲人,猛将字条夹在森养的柴犬Riki的项圈上,并将它送出禁区,为森带来了亲爱的姐姐。
森的姐姐来见弟弟,却因为恐惧拒绝弟弟的接近。这一幕宣告了成人的残酷。
热爱音乐的练志即将因为成年而面临死亡,大和用仅有的向对策本部提要求的机会,帮朋友实现了临终心愿。
当剧集轻快的部分悄然走完,在与对策本部甚至整个日本政府对抗的过程中,孩子们悄然长大,大和的顾全大局和猛的温柔细心也为他们带来了许多伤痛,但他们依然保有初心。
故事的最后,并没有如许多人预料的那样,少年们揭露并击败了邪恶的一切,或是带有强烈英雄主义色彩的以死明志。
最终的结局是,“未满都市”里的少年们,交出了作为证据、同时也象征希望的花朵,向政府低头。
可以说,这个不落窠臼的结尾升华了整部剧,让它一下就从“好看的偶像剧”变为“有内涵的经典”。
但这“低头”却不是向成人世界认输,孩子们的这种“妥协”,是为了不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大人,因此要好好地活着。
从这一点上来看,堤幸彦为这个寓言故事设计了这样的结尾,反而是一种大加分。
2、二十年前的“绝地求生”长这样
日本人总是特别善于把人置于一种极端环境下进行辩证的思考,这种看起来有自虐倾向的变态特质,恰恰反映了他们面对现实不断探索,敢于叩问人性弱点的精神。
这种类型的代表作,就是深作欣二导演的科幻恐怖影片《大逃杀》。
与《大逃杀》不同,《未满都市》没有原著,这是一个全新的原创故事。所以作为一部发生在封闭环境里的脑洞片,《未满都市》带有强烈的堤幸彦风格。
从一开始的地震、封锁,到后来的病毒和阴谋,情节急促而跳跃,黑起政府来一点也不手软,搭配“只有未成年人才能活下来”的中二主题,让这部20年前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也显得格外吸引人。
而堤幸彦对于孤岛生存阶段的资源争夺、对人间信赖感的向往,以及后段冲出孤岛对抗父权的表现方式,也都令人眼前一亮。
一群未成年在绝境里顽强求生,最后还能全身而退,怎么想都觉得会各种外挂横飞、主角大开金手指。但堤幸彦操作得相当朴实接地气,几乎不会让人在观剧过程中感到不合理和令人发笑。
比如一开始,大和为了给赤脚的孩子交换到一双鞋,答应了给鞋的主人一辆汽车。大和找到了一辆报废的汽车,真刀真枪地开始修理,并在贵一打掩护下,在对策本部例行送物资时,偷偷从物资车辆里偷了汽油装在报废车辆上,最终修好了汽车,换到了鞋子。
之后大和又和贵一一起计划造船离开,造船的过程也是事无巨细地表现出来,让人觉得“这个可以学起来”。
末日剧情竟然被拍出了一种日常感,也是非常厉害了。
至于后来的种作物和研究无线电,也全都建立在遵守规律符合逻辑的前提之下。这就让这部20年前的科幻剧作,看起来比现在的许多高科技神剧还要真实。
3、动真情而不滥煽情
在这部主题沉重的作品里,导演也依然没有放弃日剧拿手的、对于情感的塑造。
这其中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每一种都令人感同身受,在催泪的同时也隐含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对抗。
在第二集末尾,森在猛的帮助下见到了姐姐,虽然姐姐的冷漠叫人寒心,但森依然对见到了至亲满怀喜悦。
在森等人离开后,猛也对大和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原来他并非是为了做义工才来到幕原,他也有个姐姐生活在这里,可是无论他怎么寻找都没能找到。理智告诉他姐姐已经不在了,情感上他却无法接受现实。这正是他不顾一切帮助森实现心愿的动机。
这一幕也成为前期最感人的段落,让人难忘。
柴崎与百合血浓于水的父女情,也在经历了诸多波折之后得以维系,最终父女在最悲伤的时刻重逢,百合的心结也终于解开。
关于友情的演绎同样精彩。
第六集中,作为延迟配给的补偿,对策本部的柴崎部长提出,可以由大和作为代表向对策本部索要一样不易取得的东西。在大量征集民意后,大和最终为即将因为成年而病发的自由音乐人练志,要来了吉他的琴弦。
在与另一派系的勇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时候,大和本可以利用提条件的机会拉拢到更多选票,但他最终做出了这样一个“自私”的决定。
在猛弹奏的乐曲声中,已经无力演奏的练志含笑离世。
在这部以友情和勇气为主旋律的剧作中,少有的关于爱情的部分也是非常清新非常催泪。
在第八集《百合之死》中,从百合双手变冷到去世的最后两天时间里,男孩子们对这个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像男生一样强悍的女孩极尽温柔之能事,17、8岁的少年做出了许多不自然的可笑举动,甚至在百合弥留之际扮丑表演节目讨她开心。
而在此之前之前,明眼人已然能够清楚看出“猛→百合→大和”的这条暧昧的感情线。
一直喜欢百合的猛,小心翼翼地不在坚强的百合面前流露出同情,不仅贴心守护,而且希望作为情敌的大和也能够给她一些安慰。
喜欢百合的猛,希望大和“留在百合身边,并对她说你也喜欢她”。
这些少年还正处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几乎没有谈过恋爱,却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下知道温柔地守护心中美好的感情。
这样真挚的情感,在负情绪泛滥的世纪末,就像童话一样珍贵。
比科幻经典更早地玩转新梗假如你没有看过这部剧,或是当年看过现在又想重温,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和当年看这部剧的人不同的感受。
究其原因,大概是其中的许多梗,充满了名家经典的既视感。这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出在它之后的科幻作品。
提起“未成年荒岛求生”这一主题,你最先想起的是《大逃杀》吗?还是《饥饿游戏》呢?
事实上,有部小说更早地涉及了这一残酷命题,那就是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蝇王》。
《蝇王》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在未来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6-12岁的儿童在被营救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荒岛。起先他们尚能和睦相处,渐渐地由于恶的本性膨胀,儿童们开始互相残杀,最终走向悲剧。
能够看出,《未满都市》的故事(特别是前半段)很类似《蝇王》的桥段,但后半段却区别于《蝇王》旨在揭示儿童时期就展示出的人性本恶主题,走出了少年团结起来不懈斗争的新路。这种走向的差别当然降低了映射的深度和反思意味,却也更令人喜闻乐见。
除了《蝇王》,像剧中这样,一座城市忽然因为某种原因被封锁,彻底与外界断绝联系,这样的设定也让人联想起斯蒂芬·金的《穹顶之下》。
本书也在年被拍成了同名美剧。
值得一提的是,悬疑大神的这部作品是出版于《未满都市》上映12年后的年。
除了这种大的背景设定之外,《未满都市》中的许多细节都与科幻杰作不谋而合。
像是会令人加速衰老的T-幕原型致命病毒,就很像大卫·鲍伊《血魔》中的设定。
勇的团队研发无线电试图向外界发出求救讯号的桥段,也与《大逃杀》中三村等人的做法相似。
历尽千辛万苦将声音传达出去,政府仅仅用“有人恶作剧”就断绝了希望。
至于在极端环境下种土豆……不用说你们也知道谁是那个种土豆种得最出名的人了对伐?(马达:谁在叫我?)
这些与《未满都市》“撞梗”的科幻作品,有些出现在本剧上映前,有些则是近些年才上映。
把寻找这种共同点当做观剧彩蛋,也许会增加别样的良好体验哦。
别人家的演技派小鲜肉《未满都市》的几位主演,几乎全部出自日本最大的偶像梦工厂——杰尼斯事务所。
作为双男主电视剧,饰演大和的堂本光一和饰演猛的堂本刚,是杰尼斯旗下最成功的双人组合团体KinKiKids的成员,出演本剧时,两人都只有18岁,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他们正是当时最红的“小鲜肉”。
这样青葱的少年真是让老阿姨把持不住啊~~
正是这两个“流量鲜肉”,却在本剧贡献了令人惊艳的表现。
这其中,尤以猛的演员堂本刚演技最为爆炸。
年出生的堂本刚,虽然以唱功见长,但演技也是不容小觑。日本媒体RealSound评价其为“少见的天才型演员”,认为“他的演技细腻而又自然,擅长刻画复杂微妙的人物内心,无论是深刻的正剧还是搞笑的喜剧都手到擒来,特别是对忧郁气质的演绎无出其右,是一个用全身心去演戏的演员。”
年甫一出道,堂本刚就凭借在《人间失格》中的精彩表现,一举拿下第二届日剧学院赏最佳新人奖项,此后也连年被提名甚至多次获奖,可谓天赋型选手。
他也在《未满都市》中将“猛”这一混杂着少年健气和沉稳细致的复杂角色演绎得出神入化。
剧中,在得知心爱的女生即将死去时,猛明知对方心里只有自己的好朋友,却强压着心底的悲伤,说出了“我没有机会吗”这样的话,催泪效果满分。
这一场戏从拥抱到告白都非常虐心,观看请自备纸巾。
除了两位主演,剧中其他几位戏份吃重的配角也都是年轻的偶像。
饰演“牵狗少年森”的松本润,是现在日本如日中天的偶像团体“岚”的成员。已经是卓越爱豆的他,那时仅仅是个14岁的宝宝。
可他却用专属于14岁少年的无辜眼神和天然演技,完美表现出了一个一边思念姐姐,一边顽强求生的懂事小孩。
在猛的帮助下,森终于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姐姐。他笑中带泪向猛致谢时的神情,时隔多年看来也依然叫人心疼。
这就是日本的年轻演员,台词全部自己上阵,演戏全程演技在线。
他们高水准的表演,保证了这部优秀的作品能够以最理想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即使经过20年,魅力也不会衰减。
20年后准时履行的约定在《未满都市》临近结尾时,有一幕是所有少年聚在一起,约定“20年后,我们在这里再见吧”。
本以为这只是导演为了留有深意而含蓄地结尾,没想到当年的约定在20年后真的兑现了。
年,NTV号召全员再集结,大和与猛,森、贵一和铃子……大家全部整齐回归,重装推出了特别篇《我们的勇气:未满都市SP》。
海报也完美复刻当年。
剧情接续前作:幕原计划建立新的城市图书馆,因为这个建筑计划,20年前在该地区肆虐、致使所有成年人死亡的未知病毒,又在地下水中复活了。当年大难不死的少年们,虽然现在早已成年,但为了解救幕原地区7万生命,他们再度与企图掩饰真相的复兴本部展开对决。
虽然续作的质量较之前作不提也罢,但这种情怀之作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兑现当年与观众的一场约定。
忽略20年前的渣画质,和现在看来稍显过时的服化道,若你心中仍有不灭的少年意气,不妨在看过《未满都市》后,也与成年的自己来个约定吧。
——“绝不向世界和肮脏的大人屈服!”
热文推荐
塑造几十年的三观,被这部没品丧尸剧毁完了
完爆《神探夏洛克》,zhèi悬疑剧让你过足推理瘾
42年过去了,这仍是最好的克隆人题材小说
70%血浆+20%脑洞+10%笑点,构成了超下饭美剧
63%的人最害怕的科幻设定,乔斯·韦登曾经这么玩
架空
奇幻
科幻
悬疑
惊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