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中国楠溪江景区旅游指南,值得你

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

“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永嘉县境内,东与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相连,属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西园区(楠溪江和雁荡山这两个国家级名胜区之间有石桅岩至雁湖的旅游专用公路),西接缙云仙都,北与仙居景区接壤。

悠悠三百里楠溪江逶迤曲折,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中国作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命名为“全国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

整个楠溪江平方公里的景区分为大楠溪即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景区(简称楠溪江岩头中心景区)、石桅岩、大若岩、太平岩、岩坦溪、四海山、源头八大景区,共有八百多个景点。楠溪江流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中心策源地和浙南革命活动的中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楠溪江流域特质的山岩中出现峰笔立、崖如削、洞悬壁的奇异景观,与柔美的楠溪江水景形成强烈对照,极具刚性之美。楠溪江上游溪深林茂,有大批次生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风韵独具,两岸3万亩滩林,葱茏多姿,绝无仅有以及50多处多姿多彩的瀑布。

楠溪江主流长.8公里,有所谓“36湾72滩”。流水柔曲摆荡,缓急有度,泛舟漂游江上,近观郁郁滩林,远眺绵绵群山,俯视澄碧江水,令人心旷神怡。

江水清澈见底,纯静柔和,

游鱼碎石,历历在目

夜间渔火点点,江风拂面,

淙淙流水,诗意盎然

从唐代至清代,楠溪江山水孕育过名进士。两宋时期倡导务实弃虚、理财治国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楠溪江名人履迹、诗文著述丰富。王羲之、颜延之、谢灵运等曾为永嘉郡守。南朝陶弘景、唐朝张子容、孟浩然,宋朝陆游、叶适、徐照,明朝王叔果、潘舜臣,清朝朱彝尊、金简庵、朱步墀等也都曾游历过楠溪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宋苏东坡就有诗云:“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任永嘉郡守期间,遍游永嘉山水,吟咏不辍,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山水诗,遂使楠溪江成为山水诗的摇篮,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找诗魂的胜地。

景区至今遗存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唐宋元明清时的古塔、桥梁、路亭、牌楼和古战场。永嘉楠溪江是我国现存四大古村落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耕读文化”元素,并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内容和特征。现在遗存的建筑、古民居、宗教、堪舆、风俗、语言、南拳、南戏、永昆、民歌及各类祭祀活动等,堪称“中国耕读文化”的活化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化的史书库”。

楠溪江流域30多个为古村落选址讲究天人合一,规划严谨,风格古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这些古村落有的建于晚唐,有的建于两宋,有的建于元明清,它们的形成,展现的是永嘉耕读文化的根基所在。村落基本上依山而筑,视野开阔,环境幽雅,水源丰富,姓族繁兴,古风淳美。

这些古村落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和许多传统文化遗迹、完整的百家姓宗谱、族谱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以“七星八斗”芙蓉村和“文房四宝”苍坡村以及以整套水利设施来规划布局建筑的岩头村。在这里,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耕读文化、宗族文化演变情况,而且可以感受到村寨建筑艺术的动人魅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据保存下来的各村宗谱记载:

初建于晚唐:茗岙村与下园村;

建于五代:枫林、花坦、苍坡、周宅等村;

建于北宋:芙蓉、廊下、鹤阳、渠口等村;

建于南宋:而岩头、蓬溪、豫章、塘湾、溪口等村;

建于元代后期:埭头古村

建于明代:林坑、石柱等村

其中屿北、苍坡、芙蓉、花坦、瓯渠、溪口等楠溪江大型村落现存的建筑基本上为明代的风格。岩头、枫林、苍坡、芙蓉、花坦等村,均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永嘉是中国南戏的发祥地,永嘉南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歌舞演故事”为特征的成熟戏曲形式。它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音乐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长篇故事,使戏曲真正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从而开辟了我国戏曲历史新纪元,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又是民间各项技艺的综合艺术,如插科使砌、诨话、打调、口技、武术、杂技、叫果子、数马名、弹词、舞蹈、说学逗唱,样样俱全。自宋之后,可考的剧目达余种。传统剧目《琵琶记》、《荆钗记》、《杀狗记》、《连环记》至今长演不衰。中国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楠溪江八大景区

1大楠溪景区

大楠溪景区又称岩头中心区、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景区,由大楠溪自然景观带、狮子岩游憩区、芙蓉——岩头文化景观区、枫林文化景观区、芙蓉峰——北坑自然景观区、五尺溪生态景观带组成。大楠溪景区位于楠溪江干流中游,包括从渡头至珍溪口大桥的10余公里的水域、滩林及沿江古村落。仙清公路沿楠溪江纵贯全境,其他景区均与之呈辐射状联系,因此大楠溪景区是整个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中心。

景区特色:主要体现为“水秀”、“村古”、“滩林美”。这里江水清澈,滩林众多,自然风光绝佳。沿江两岸,绿草如茵,大片的石滩和沙滩上长着马尾松、枫杨、柳树、毛竹、果林、芦苇等,时而茂密,时而稀疏,风韵独具,引人遐想。在滩林背后和公路近旁,分布着许多古村落、古建筑,人文景观丰富。

主要景点:狮子岩、龙瀑仙洞、岩头村、苍坡村、芙蓉村、枫林村、红十三军军部旧址、溪南滩林、西岸滩林等。

狮子岩

狮子岩是大楠溪江中的一座小岛,在岩头镇下日川村前潭中。二座小屿,一屿肖狮,昂首张口,迎流而踞,全屿为石,石色黑中透白,石壁嶙峋。岛屿娇小玲珑,又似一座天然盆景,惹人喜爱。岛上林木葱茏,周围峰峦叠翠。江水悠悠,蜿蜒曲折,滩边卵石,光洁斑斓。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另一屿在一屿之前,名“狮子球屿”,屿巅苍松葱郁,犹翠羽华盖,屿脚绿草如茵,杜鹃簇簇,树上松鼠攀杈跳枝,相逐戏耍,偶有清风吹拂,树冠摇曳,宛如狮球滚动。站岸边远望,万顷清流中一“狮”一“球”,酷似狮子戏球,是楠溪江的天然盆景。

点击下图看狮子岩详细介绍

龙瀑仙洞

楠溪江龙瀑仙洞地处永嘉县岩头镇岙底村,是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区的重要景区之一。龙瀑仙洞是浙江省最大的人工洞穴景观,洞内旅游面积达多平方米。青山做屏,飞瀑如帘。竹树掩映,潭水之间。虽然这是人工开设的,而洞、瀑、池、亭点缀于山水之间,一如天生地设,妙造自然。

点击下图可见详细介绍

岩头村

岩头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畔,介于苍坡和芙蓉之间,距永嘉县城38公里。因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街区式三进两院四合围式的建筑群村落布局,具有远近总体规划和详细局部规划,是古代村落规划的典范。

点击下图可见岩头村详细介绍

苍坡村

苍坡村位于岩头镇以北永仙公路西侧,为李氏宗族的聚居地。现在的苍坡村是宋孝宗淳熙五年()九世祖请国师李时日规划设计的,依五行风水说,对村落环境和地形大势作了基本分析:苍坡东面有不少林木,东方属木,木无水的话易被火冲,且长势不盛;南方属火,火无水约束的话易蔓延致灾;西面的笔架山有如火焰,西方属金,金适于火炼;北方属水,而苍坡北面并无大江深潭匹配。苍坡村人在东方建双池,四周开渠引水克火。溪水环绕着苍坡村,流入东南角。寨墙被加高加厚,溪水被蓄拦成两个大的水池,东西各一个,就是现在的东池和西池。

点击下图可见苍坡村各景点介绍

芙蓉村

芙蓉古村位于楠溪江风景区的中心景区岩头镇的南面,浙江31省道西侧。由于该村的西南面有一座山,山上有三块高高耸立的悬岩,其石色白中透红,每当夕阳西下时,那三块悬岩就全倒映在村中的一个大水池中,看起来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花,芙蓉村因此而得名。

点击下图可见七星八斗芙蓉村详细介绍

2石桅岩景区

景区位于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东北部,东与北雁荡山毗邻,总面积86平方公里。沿仙清公路至渡头分道,依鹤盛溪东行,即进入该景区。

景区“雄”、“奇”、“险”、“秀”、“幽”、“奥”诸字皆备。主要景群有:小三峡、石桅岩、下岙水库游乐区三处,长约8公里的小三峡集峭壁危岩、奇峰险陕、急流深潭、沙滩草地于一体,景色清幽迷人。石桅岩在溪谷中拔地而起,其造型独特,姿态雄奇。在渡头至小三峡途中的上埠村一带还有红岩、观音峰、青蛙石以及“石林拱翠”等景点。此外还有梅坦村东面的百丈岩和东北的陶姑洞。

石桅岩

在鹤盛乡下岙村北约米处的峡谷中,有一巨峰,擎天拔地,因形似船桅,故名石桅岩,其相对高度米,通体皆石,呈浅红色,岩顶如并蒂莲蕾,比肩而耸。此岩有“浙南天柱”之誉。

点击下图可见石桅岩景区详细介绍

龙湾潭

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永嘉县东南部,处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风景区上游。距温州市区70公里。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8公顷(亩),有五十多个景点,其中有显著的一级景点七折瀑、五连瀑,二级景点骆驼峰、三曲瀑、石柱岩、孔雀拜仙、石墙等以及众多的三级景点,且集中成片。尤其是山顶空中玻璃观光平台堪称中国第一。[1]有各类自然景观51处,汇集瀑、潭、涧、湖、峰、石为一体。天下一绝“七折瀑”,在龙湾潭背上,七潭七瀑相连,飞瀑碧潭,蔚为壮观;天下独秀“天柱岩”,在龙湾潭左侧,有一单体岩柱,形似擎天一柱,石柱6米见方,高70余米。

点击下图可见龙湾潭景区详细介绍

3大若岩景区

大若岩位于小楠溪中游,景区以飞瀑、奇峰、幽洞、秀水引人入胜,宗教文化浓厚,总面积85平方公里。从九丈大桥沿永缙公路西行约14公里,即可抵达该景区中心——大若岩陶公洞。

陶公洞

陶公洞位于大若岩山脚下,是一大型天然岩洞。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是浙南最大的石室。“洞内晦明,随云变幻,云归则暗,云散则明。”洞分上、下两层,下层建有三间观音阁,客前讲经坛可纳数百人。洞外建九楹前殿、钟鼓楼、厢房及僧厨。洞内南侧,一条56级石梯通向上层“天台”。天台后建有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前面是文昌阁。神龛右下侧一罐状“赤水井”,常年不涸不溢,洞内南侧岩壁上有二条形长洞,渭之流米洞和白鲞洞。夜间灯烛辉映,洞壁白石,或似游云,或若鳞片,昏明异象,远近殊色。洞口绝壁上山溜滴珠,洒入池中,如同“天女散花”,正是“悬崖滴水晴疑雨,凉气袭人夏似秋”。

陶公洞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其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后汉甘露年间,道干傅隐遥曾隐居于此;三国时有道士王玄贞在此修炼;南朝齐梁年间,被称为“山中宰相”的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隐此撰《真诰》一书。洞内殿宇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七年(),宋、明、清曾陆续修建。这里香火旺盛,游人为云,每年的农历8月初到9月9日,是为香期,烧香拜佛的游客日逾万人。

点击下图可见详细介绍

十二峰

十二峰是一组流纹岩因节理风化和流水侵蚀,地壳抬升而成的峰群。位于陶公洞西北约3公里处,有一群峰峦如柱石一般拔地而起,峰峰相挤,错落有致,环列在一座饭甑形的半圆的山上,群峰嵯峨、峭拔,气势磅礴,奇峰怪石,各有所似,形象逼真。十二峰有童子峰、天柱峰、香炉峰、石笋峰、宝冠峰、石碑峰、展旗峰、莲花峰、横琴峰。

点击下图可见十二峰详细介绍

石门台九漈瀑

位于陶公洞北约三公里处,因一溪谷有九瀑而出名。九漈之奇,奇在瀑有九级。九漈不是一瀑九级,而是九条瀑布。九瀑源流,当是一脉,然一瀑一形,一瀑一景,层次分明,自成首尾。对于观瀑者来讲,像这样在不到三公里的一条溪涧中,能见到姿态多变、景色各异的九级瀑布,实为世上罕见。

点击下图可见石门台详细介绍

崖下库

在小若口北偏西2.5公里处山谷中,一涧长1公里,空30余米,两侧陡壁高余米,仅露一线蓝天。游人至此,幌若置身于摩天大厦的胡同中,黑魊魊的崖嶂从两旁向人压过来。夏日正午,才见几分钟阳光,是理想的避暑佳境。

点击下图可见详细介绍

百丈瀑

百丈瀑位于楠溪江大若岩景区,又名傅岩瀑、府岸瀑。瀑布高米,为浙江第二大瀑布。瀑布从米的高崖飞出,瀑旁三面合围,崖壁直立,稍内凹,似大玉甑的纵切面,瀑从高崖上飞出,疑为白绫千尺,银河倒悬。随着季节气候不同,瀑布形态也奇谲多变。雨季水旺,瀑如玉龙飞降,骏马奔腾,瀑风袭来,五六十米之外湿透衣襟。到了旱天,瀑成缕缕银丝,缥缥迷蒙,人坐潭边,舒心惬意。

点击下图欣赏百丈瀑景区美景

大若岩景区指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tz/91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