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中医不仅能ldquo去根r
李某,女,69岁,农民。
年9月11日初诊。反复心烦、心悸、少寐、惊恐不安,时缓时急,逐年渐剧,已10年矣。(小编:今日看来,很可能是一个焦虑障碍,心烦心悸之症虽当时未行检查,但料想应非器质性问题,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后述病因更能与此推论相印证。)屡治效鲜,近半年尤剧。夜晚不能独自居家,常梦中惊叫而醒,恐慌不能自已。昼日症大缓,生活劳作一如常人。平素体健,食好,二便调。可骑自行车往返10余里来院诊病。患者自述此病为情志不遂后又被惊吓所致。舌黯、少津,苔白密。脉躁数,中取弦细。
病由情志不爽,少火内郁,泛炎无出。惊吓外来,复伤胆气平和。犹如雪上加霜,焉能不扰心神。神志失宁,则烦、悸、惊、恐等俱见。治当“火郁发之”。然邪居日久,化火趋内,欲犯阳明,舌少津、脉躁数为其征。故当二阳并治,借阳明之出路,力挫病势之锐。效法仲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
处方:
柴胡25g,黄芩10g,姜半夏10g,茯苓20g,大黄10g,龙骨15g,牡蛎20g,桂枝10g,白芍20g,生姜10g,大枣10g,生蒲黄(包)15g。3剂,水煎服。
年9月18日:药尽大效,原方复进3剂。刻下,病症大势已去。舌淡红、边黯红,苔少白。脉右弦细。证已显现热郁散解之象,舌由黯变淡红、边黯红,脉躁数已除,均为佳兆。拟方小柴胡合增液汤,疏达枢机、清热生津,以宁心志。
处方:
柴胡25g,黄芩10g,党参10g,甘草10g,姜半夏10g,生姜10g,大枣10g,生地20g,麦冬15g,玄参15g。3剂,水煎服。
年10月5日:药进3剂,自觉良好。舌淡红、边黯略红、津中,少白苔。脉缓和,右弦细。拟方柴胡桂枝汤加牡蛎、茯苓、炒枣仁,着力宁心安神处之。
处方:
柴胡25g,黄芩10g,甘草5g,姜半夏10g,党参10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0g,牡蛎20g,茯苓20g,炒枣仁15g。4剂,水煎服。
年10月22日:自谓已愈,为巩固疗效,末诊方去桂、芍,加小麦30g,百合20g,仿甘麦大枣百合汤之意,嘱进3剂。半年后,因家务事,症见小复,速来院予以桂枝加龙牡、甘麦大枣、酸枣仁汤等化裁调治获愈。
年7月16日:其夫因病来诊,云及愈后未复发,现仍每日下田劳作。
按:苔密者,非腻苔,较正常薄苔致密也。多见气机郁滞不畅之证。
小编:中药是以偏治偏,患者发病是因情志不遂加之受到惊吓所致,缠绵10年,屡治枉效,但陈老处方3剂大效,前后仅用10余剂药,就将患者治愈,不得不叹服其辨证精当。经方取效重点不仅在药物的配伍,同时药物的调剂比例也是影响疗效的要点,对柴胡剂的和解少阳来说,柴胡、黄芩的配伍比例为8:3,虽然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体质,用药剂量会有所加减,但配伍的比例是不变的,大家在临床中要注意。……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轩园医耘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医案部分余案,涉及内外妇五官等科常见病、疑难病及奇病怪症。作者尚六经辨证,本经方论治,医方部分选“经方”54首、“时方”16首。以相类方剂组列,按方义思考、方证要点等栏目予以探讨,又以相类方剂作比较分析。作者简介赵学道,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公开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0余篇:《从风寒表证探讨伤寒论病“发于阳,发于阴”之秘》(临床中医杂志)《五脏关系浅说》(山东医药)《辨证知要浅识》(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以伤寒论“腐秽当去”论治顽固性泄泻》(中医药信息杂志)《五苓散证治验》(实用中医药杂志)《五更泻临床证型浅识》(实用中医药杂志)《杂病汗法治验举隅》(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年,担任海阳县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理论”授课教师。-年,担任山东省中医药传承教育指导教师(县市级,第二批)。编辑推荐全书所载医案、医方分析均是作者临证四十年的心得体会,较有临床参考价值,行文朴实、简洁,内容精炼,可读性较强。医案部分余案,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等科常见病、疑难病及奇病怪症。作者尚六经辨证,本经方论治,只为拓展“六经辨证”之视野,延伸经方临床之半径。医方部分选“经方”54首、“时方”16首。以相类方剂组列,按方义思考、方证要点等栏目予以探讨,又以相类方剂作比较分析。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轩园医耘录》,作者:赵学道,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小儿癫痫,可选用这两个方剂,随访10年未复发●同是咽痛,为何有人几易其方,有人一方痊愈?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tz/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