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新文创产业升级中国影视行业的两

作者/蓝河

“对于中国电影何时复工,有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感觉到非常困惑。但是最近,我感觉我们已经迎来了电影复苏的春天。”

带着四份关于电影产业转型升级、影视教育与创新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走进了两会现场。复兴之路,文化先行,作为抗疫率先迎来曙光的国家,中国影视文娱领域的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为复工复产建言献策:

举办中国功夫电影节、推进功夫文化走向世界,规范演员片酬,影视与互联网新媒体有机结合,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新时代下“新文创”发展......众多提案都在释放一个信号:中国影视行业急需一场名为“好内容”风暴提振士气。

比起“短视频挤走电影院”,市场更需要下一部《流浪地球》就在两会召开前,影视行业复工复产已经按下了快进键:横店影视城内,众多剧组在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复工;FIRST青年电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威尼斯电影节等海内外电影节展相继公布了开幕时间,北影节线上影展让观众足不出户欣赏到全球影片佳作,在等待疫情过去的日子里,电影从未离开我们的生活。如今随着抗疫迎来胜利曙光,停摆数天的影院也有望开门迎客。新冠疫情对于线下实体娱乐的影响不言而喻,各地均出台相关政策、设立抗疫专项补贴;国家电影局与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助力影院度过至暗时刻。新的转机来自于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指导意见,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逐步开放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尽管中影、华夏牵头推出《战狼》《流浪地球》《哈利波特》系列等数十部经典影片重映,但观众显然更期待新片,再加上对于影院放映环境的顾虑,让复工影院陷入无片可放、无人敢来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在观众对走进影院存在消费适应期的过渡阶段,线上娱乐的集中爆发已经抢夺了大部分用户的注意力。短视频、游戏、直播电商、线上演唱会如火如荼,直观刺激体验与碎片化娱乐方式,让年轻用户对于长内容的审美更为挑剔,微博式追剧、快进式观影恐将取代传统的追剧追踪,更不要提去线下看一场电影的高成本投入。长内容真的没有市场了么?其实未必。过去一年,《庆余年》《都挺好》《亲爱的,热爱的》等一批高品质剧集引发现象级讨论,《流浪地球》《哪吒》《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票房与口碑齐飞,开启中国科幻与动画腾飞,以及献礼片的新篇章。事实证明,能把观众留在电影院的关键还是内容为王,下半年高话题度重磅影片的定档上映,不仅对于影院,对整个影视行业而言无疑都是提振士气的强心剂。一系列好消息已经传来。近日,中影总经理傅若清正式公布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五组一线导演阵容,并透露该片将在今年国庆档上映。此外,电影《一点就到家》、《悬崖之上》以及春节档未映的《紧急救援》《夺冠》《急先锋》等片,预计也将在下半年与观众见面。《封神》三部曲、《三体》等新作也备受期待。电影人蓄势待发,观众需求旺盛,产业链有序激活,度过了寒冬的中国影视行业正在稳步入夏。而在海外方面,市场也迎来新片爆发,《花木兰》正式官宣定档,《白蛇·缘起》原班人马打造的动画电影《新封神:哪吒重生》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将于6月以线上形式迎来国际首映。不难发现这些疫情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作品,与此前《流浪地球》、《哪吒》等爆款电影一样,多是制作水准对标国际大片,但以中国本土故事与情感为主题内核,更容易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而这通常也是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的共通点:观照现实,具备中国情感内核,中国人的价值观,以世界通行的影视艺术、视效技术作为表现手段。这样的作品一来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二来也让中国IP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与口碑不断提升。现实题材、国漫与科幻IP,是后疫情时代内容刚需

后疫情时代,人们需要看到怎样的影视作品?

过去一年,反映当下社会生活、引发观众共鸣与反思的现实题材佳作辈出。从电视剧领域《都挺好》《小欢喜》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pz/7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