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中医药声音
两会上的中医药声音
年3月4日★北京
两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让全国都进入了“两会时间”。期间,有关社会各行各业,关乎人民群众的提案不断活跃在会场。
其中,有关中医药的声音与建议不在少数。近些年来,中医药话题,每次遇上热点都能被提出来,说到底还是因为其本身具备极大的价值并与民众息息相关。加之中医药在过去一年多来的疫情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表现出色,所以在这委员与代表们齐聚一堂共谋发展的全国两会上,中医药被多次提及。
问:两会是指什么会议?
两会是对自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
v张伯礼代表:为新冠肺炎康复治疗提供中国方案
张伯礼院士说,根据他的团队在武汉、天津、石家庄三地救治及康复经验,亟须进行及时中西医康复干预,他们的经验表明及早康复、综合康复、规范康复及个体针对性的康复可以达到防复阳促痊愈的目的,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岗位、回归社会。
在具体康复工作中,张伯礼院士建议,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在统一的康复方案基础上,临床上要制订一人一策的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康复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有关部门在康复药品及器械研发及注册方面予以支持。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在疫情救治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已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张伯礼院士认为,“作为康复阶段的先行者,我们也必将为未来全球近两亿多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中国方案。”
v民进中央:推动中医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推动中医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聚焦中医专科建设、中药院内制剂和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等问题建言献策。
提案建议,优化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提高中医特色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一是紧紧抓住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强化专科建设。着力聚焦疑难病、慢性病的中医治疗优势以及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病种,大力加强特色专科建设。
二是以专科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体系,构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市级四个层次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体系,特色专医院,医院建设国家级特色专科。
医院建设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如风湿免疫病、肿瘤等),发挥龙头专科的引领作用和溢出效应,以枢纽专科带动并促进网底专科建设,链条式提升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质量。
四是加强人才、经费等条件在专科建设中的支持与保障,建立逐级递进的专科建设路径,加强中医特色专科能力建设。
v致公党中央:促进中医药行业国际化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促进我国中医药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提案》,为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提案建议,多措并举,营造对外输出好环境。
鼓励中医药国际标准的研制及推广应用,打破技术壁垒。借助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平台,鼓励中医药相关人员研究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利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中医药名词概念、中药材质量安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等国际标准和规范。
v黄璐琦委员:中医药蕴藏的原创力量亟待挖掘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理论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对人与自然、人体健康与疾病内在规律的认识与总结,是中医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和产业研发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南,是中医药学的基础与核心。”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说,中医理论中蕴含着大量的原创内容,亟待挖掘发现。
“中医学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区别。”黄璐琦强调,要学懂、学通中医经典,重视经典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切实做到“读经典,做临床,参名师”。
与此同时,要加强系统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现代化诠释。黄璐琦进一步解释:“不同时期对中医药理论发展的要求是不同的。
面向未来,亟需建立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中医理论体系,深入揭示阴阳五行、气化、精气神、脏象、经络、气血津液、治未病、证候等关键理论的科学内涵,科学阐释中医药防治疾病的内在规律及科学内涵。
v全国政协委员林凡儒:传承保护中医药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翔宇集团董事长林凡儒建议:加强中医药信息资源保护。组织开展民间偏方普查,对散落在民间的偏方、祖传秘方进行收集、筛选、审查,对于确有价值的固定配方,积极进行推广。
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郎中”,应制定特殊的政策保护其知识产权。搭建国家层面中医药资源保护与发展研究平台,组建专业化的中医药资源保护与利用人才队伍,增强对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等中医药资源的科学研究和管理等能力,促进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v全国人大代表徐镜人:“古方瑰宝”再焕新生力推中医药走向国际化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镜人接受媒体采访。他认为,现今中药创新需要加上现代元素,创新适合患者需要的中药,需要用科技的力量丰富中药的内涵,为中药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徐镜人表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扬子江药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数十年的中药发展过程中,扬子江药业集团始终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宗旨。“传承”就是要将老祖宗几千年来留下的中药不断发展,内容不断创新,疗效不断提升的过程。
徐镜人介绍,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中药品牌“龙凤堂”,始终坚持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创新,治疗疑难杂症或西药不能治疗的疾病群。不论是智能化的科技设备还是产品,都充分体现了“传承创新”。“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怎样把它变成比西药效果还要好的产品,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
徐镜人举例道:例如,我们根据中医泰斗董建华教授的验方开发的胃苏颗粒改善胃胀、食欲不振;香芍颗粒治疗妇女经前期综合征和更年期综合征,能缓和妇女特殊时期不适;苏黄止咳胶囊可治疗感冒后咳嗽和咳嗽变异型哮喘。还有,我们的双花百合片可治疗常发性的口腔溃疡……
这些例子是传承和创新融合的魅力,也是新时代中药发展的必然方向。
不难看出,中医药正引得有关人士和国家的高度注意,中医的一些重点问题如专科建设、经典传承与创新、民间验方研究管理、中医药理论现代化诠释(利用系统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国际化等都被提了出来。在现代化的今天,中医药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独特的疗效又给其带来极大的机遇,由国家牵头,相关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国粹在将来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华柄数据,一个聚焦中医药大数据的平台,跨学科集成中医药经典与现代科学数据,物种、中药、方剂、药物、疾病等数据近亿条。旨在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中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全新的视角和全面的数据支撑。为中药现代化、新药研药(中成药、新药、组方)提供专业智能化数据信息服务。欢迎各界人士使用!
这是我们普通人,面对中医药发展大势和国家如此战略能做的一些小事。
点击蓝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zp/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