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时你爱吃的百合,可能是他种的h

六苴镇百合种植基地

“厉害!12万元,相当于你这5亩地里长出来一辆小轿车了!”“地里面还长着一辆呢!”看着卖了百合,正来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冯开元,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开着玩笑,脸上写满羡慕。

“全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全靠干部的帮助,我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这个爽朗的农家汉子大声说着。

正和熟识的村民搭话的不是别人,他就是脱贫先锋冯开元,一个大姚县六苴镇六苴社区大破箐村民小组脱贫的农户,他热爱百合,并靠种百合走上了致富路。

曾经,他家是如假包换的贫困户,家中有3口人,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他生了大病,做了3次手术,欠下了不少债,手术后还不能干重活。年,当地领导干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之后,经过评定,冯开元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干部们开始了对他家的结对帮扶。

“也是穷怕了!”冯开元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我家也是十分困难,就只有几亩地,没有水田,连吃大米都成问题,只能种种玉米、小麦来糊口混日子。”

“我心里老想着,不能让家里人跟着我一起过穷日子!”冯开元说,“在政府和干部的帮扶下,近年来,我坚持发展核桃、百合、魔芋产业,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

敢想敢干,敢尝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冯开元的百合产业路就是这样开始的。据了解,为了能让贫困户们增加收入、早日脱贫,六苴镇政府的领导干部来村里动员群众种百合,但是由于大家都没种过,怕吃亏,任凭干部们磨破嘴皮,效果都不理想,冯开元却做了种百合的第一人。

“当时就种了2亩,也不敢种多,因为没经验。不过,这2亩百合的投入也是我家当时的大投入,就想着一定要把它种好!没想到当年这2亩收了近公斤,挣到了三万多元。就这样,年我脱贫了!”

脱贫之后的冯开元思路更开阔了,“不能仅限于脱贫,也不能仅限于自己脱贫”,冯开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结合县镇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冯开元积极走实、走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一是精心走好百合种植路。年,引进兰州百合种植2亩,通过自己精心管理,当年除去购种成本1.2万元,净收入1.5万元;年种植百合6亩,净收入达12万元;年种植百合10亩,目前长势良好。二是认真走稳魔芋种植路。年种植魔芋2亩,净收入元。三是着力走实核桃提质增效路。为解决核桃树早挂果、挂果好的问题,冯开元时刻加强学习,年,实现核桃收入元。

百合丰收,村民们喜笑颜开

收购农户种植的百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已经率先步入全面小康的冯开元,时刻不忘乡亲们。冯开元富了,谈荣誉,他淡然。他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带领群众富才是真正富!好日子要大家一起过。”周围群众向他取经,他把自己积累的产业发展经验毫不保留地教给大家,哪家遇到难题,他总是主动上门解决,当面传授技术,为大家排忧解难。

产业发展之路要越走越宽,必须要当“新式农民”。如今,冯开元又尝试走上了“电商+产业发展”这条新路,切实解决了全村农特产品的销售问题。冯开元负责收购附近群众种植的百合,发货到厦门、昆明、大理等地进行销售。年,通过网上销售百合3.4吨,有力地带动了全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有地方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党员干部们的用心帮扶,有更多的像冯开元一样敢想、敢闯、敢尝试的致富带头人,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大破箐村”,有更多“冯开元”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思考

“互联网+农业”不只是发展农村电商

可以看到,不少优质农产品的确搭上了电商快车,畅销全国。然而,“互联网+农业”绝不只是发展农村电商。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农业”是要把互联网思维引入农业,在“新农业”的蓝图中,将天上的卫星同地上的种子连接,让农业开始变得“会思考”。此外,还要用科技的力量挖掘增收潜力,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推广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用科技的力量将农民从体力活、苦累脏中解放出来,改变农村和农民的面貌,让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

云南网记者:翟芯冉

通讯员:刘爱华赵志荷(楚雄州大姚县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

责任编辑:李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zh/87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