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妻子睡个好觉章安痴情农民种百亩百合可
章安街道黄礁村农民何宗华,种植了近百亩仿野生百合,他给自己的合作社取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台州市药老大百合专业合作社”,其实何宗华“迷”上百合与妻子有关。年,何宗华的妻子因为乳腺出血做了手术,晚上睡眠一直不好、身体也很虚弱。为了改善妻子的病情,他就到书店里找书看,在《百草纲目》里他看到,“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效果。”第二天,他就上山采了几株野生百合回来,煮汤给妻子喝,想不到妻子喝了后,睡眠质量比以前好多了。于是,他隔几天就爬到山上挖百合,每次都要花一天的时间才能挖到。后来,他寻思着,“不如自己挖来培育,既可以做给老婆吃,又能卖给别人。”从此,他便一头扎进百合的世界不知返。
可是目前,这个痴情的农民,反倒是遇到了一大堆闹心事。
烦恼一:百合3至5年才能上市,资金回笼慢
在黄礁村的一个山脚下,何宗华的近百亩百合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何宗华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在家里,几乎把自己“绑”在了百合身上,因为它们承载着他的所有希望。5年来,他已经投入了将近80万元,至今没赚到一分钱。“急是肯定的,但又无能为力。”何宗华说。
何宗华种百合不赚钱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由百合的属性所决定的。他种植的百合品种有卷丹、龙牙、麝香、宜兴等十余种,其中绝大多数为3至5年才能上市。虽然,百合长到一两年也能挖出来卖,但是药用价值远不如三五年长成的,因此,他宁可等到三五年后才挖出来卖。这就意味着,头3年基本上只见投入,不见产出。
另一方面,百合生性娇贵,生长缓慢。何宗华从地里挖出一个拇指大根球的百合苗说:“像这样的母籽百合,密植3年后,被分级移栽到大田里再长3年,才能长成拳头大的商品百合。”
烦恼二:有价无市,市场认可度低
由于何宗华的百合采取露天种植,除草、施肥都要人工进行,每亩成本达到了1.5万元。另外,他的百合种子三分之二都是从山上挖的野生百合,再经过培育而成。因此,他的百合售价要比市面上的百合高出一倍多。
然而,市民们并不买他的账,因为能够区分百合种类的人寥寥无几,大家都是“哪种便宜买哪种”,他的百合在市场上显得有点曲高和寡。在百合上市的时候,虽然他每天都要开着三轮车到椒江、路桥等地的菜市场去卖,但是一天最多卖出十来斤。
除了市场认可度低外,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是另一重要因素。何宗华的销售方式主要靠传统零售为主,最多的一年也才卖了元。“我也想到进超市卖,但是超市一般要真空包装,包装袋得一两万个才起做,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何宗华说。
烦恼三:管理成本高,每天都面临着开支
年,何宗华的妻子因乳腺出血做完手术后,睡眠质量不好。为了医治妻子的病,何宗华放弃了木工活,开始种植百合。头一年种了1.5亩,可是因为缺乏种植技术,受“霜霉、灰霉、炭疽病”等病害影响,头一年百合全部烂在地里,亏了3万多元。第二年他种了两亩,为了留种培育,他只卖了元。第三、四年各种了5亩,一斤也没卖,全部用来培育。今年他种植了95亩百合,能够采收上市的只有6亩。
由于采取露天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管理,在他的合作社每天都要请五六个小工来管理,加上农资费、银行利息,“今年如果百合还卖不出去,预计要亏损10万元。”
投资成本高、回报慢,何宗华只能靠妻子做衣服赚来的3万块钱补贴家用。不过,经过5年的摸索,何宗华种植的百合成活率由0上升到95%,这位“药老大”能否守得云开见月明呢?记者也将继续跟踪报道。
如果您对“药老大”和他的百合感兴趣,您可以联系椒江新闻中心:,也可以直接联系“药老大”何宗华:。
记者陈胡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zh/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