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十年登陆资本市场,她如何开启了兰州百
《新农创富人》
把位创富英雄的成功经验装入大脑
这是一档关于农业创新致富的案例解读课
巴问会员全年畅听,请参见文末加入方式
新农创富人-NO.吕斐斌
吕斐斌,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与之前报道的很多创富人物一样,都是在经营家乡的农特产品。作为甘肃人,她与兰州百合的缘分仿佛是与生俱来、命中注定。但与之前几期报道过的创富人物不同,她似乎得到了上天特别的眷顾,虽然也面临过抉择,应对过挑战,却着实没有那么多一波三折的虐心剧情。创业十年,公司已经挂牌新三板,发展平稳,营收多万。
那么,她凭什么这般好运?
01
选择兰州百合,
因为要做独一份的产品
甘肃地处西北,自然条件独特,农业产业也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高原夏菜、沙漠水果、玉米制种都是颇有实力的产业。吕斐斌之前从事的就是玉米和无籽西瓜的育种,但总觉得似乎不过瘾,她一直希望找到一款人无我有的独特产品,一款能够为家乡代言的产品。于是,她把目光转向自家门口的兰州百合。
兰州百合味道甜美,色泽洁白如玉,是全国唯一的“药食同源”的多年生的食用甜百合,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用吕斐斌的话来讲:“玉米属于一个比较大众的产品,但是兰州百合特殊性很强,是我们当地的特色产品、甘肃的品牌产品,更是我们兰州市对外的一张名片,是独一份的优中优、特中特,是老辈们留给我们的金饭碗,所以我就想把这个老辈们留下来的特色产业好好做下去。”
巴问知识点面对同质化的市场竞争,选择既有鲜明特色又有市场认可度的品种,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和优势,往往更容易接近成功。
02
出口倒逼之下,
开始转战产业上游
刚入行时,她选择了从外贸环节入手,相对于投入大、风险高的上游环节,这的确是个相对“讨巧”的切入点。虽然是一个小品种农特产品,兰州百合在海外也有着较为稳定的“粉丝”和市场。据统计,兰州百合出口量每年保持在多吨以上,出口创汇每年超过了万美元。因而从年入行开始,三四年的时间里吕斐斌都奔波在外贸出口领域。
虽然市场有需求,产品也有不可替代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开拓海外市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传统的百合产品多以口感欠佳的干百合为主,鲜百合虽然口感好,却不易保鲜,而且当时的加工厂家采用的保鲜方式简单粗暴,是传统的真空包装袋,包装粗陋,商品性差,产品甚至带着泥土,且保鲜时间短,无法远洋运输,导致货架期几乎没有,这无疑给出口造成了很大障碍。
传统的真空袋装百合
“带土带泥的东西是不能出口的,但是当时的技术只能做成这样,国际客户的需要和我们当地百合产业的加工技术之间就发生了冲突了。”吕斐斌对此很无奈。
但比起产品不洁净,货架期是一个更大的麻烦。
通常,鲜百合产品要和其他产品拼柜运输,运输时间一般比较长,由此和保鲜时间起了冲突。
“当时在原始传统的加工技术下,保鲜期只能达到60天,但是如果出口欧美,船在海上就要漂45天,再加上清关时间,50到55天就没有了,货架期只剩下五六天,到了当地就相当于废品了。”
正是由于这种缺乏标准的粗放式加工,兰州百合的出口价格受到影响,订单量不断下降,出口越来越不好做。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吕斐斌只能看着库里的原料一天天发霉,情形异常被动。但这个倔强的西北女汉子并不认命,她决心亲自上阵,带领核心员工,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彻底解决受制于人的状况。
爽口源的员工团队
03
走上创新之路,
三年攻克保鲜难题
年,吕斐斌成立了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从外贸逐步转型到生产加工。
年,新公司条件成熟,吕斐斌开启了科技攻关战,组成了一个14人的科研团队,都是核心岗位的关键负责人,对产品和产业都有很好的理解。科研团队白天就在工厂、基地开展实地研究,晚上回到公司的实验室继续进行。“我们把工作环节进行了划分,每个人攻克一个环节,最后整合到一块。”
爽口源的实验室
整个团队虽然懂产品特点,但对保鲜技术了解有限,绕了不少弯路,甚至闹出过很“乌龙”的事件。刚开始尝试新技术的时候,由于研究不到位,技术不成熟。有一批货运到台湾,用大包装箱层层垒放在客户的冷库里。不料产品因为没有休眠而发生了呼吸作用,造成了包装胀气,把外包装箱的盖子一层层顶起,最后把客户冷库的顶棚掀了起来,给客户造成了损失。
此事成为整个团队的深刻教训,之后,大家开始打开思路,拓宽学习渠道,收集客户的建议,学习国外的先进保鲜技术,博采众长,不断改进。
三年时间,科研耗费的百合原料就价值一千四百多万。为了鼓舞士气,吕斐斌还采用了股权激励,把核心的研发人才留在企业内,保障研发过程不会因人才流失而断档,也确保未来核心技术不会流失。
在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百合保鲜不能只靠最后环节,要在产业链上多处布点。在原料采收入库、预冷中转、进入加工车间、产品包装以及水处理的五个环节,都采取了针对性的保鲜措施,由此发明了“一种五段复合三层蝶式”的鲜切百合保鲜方法,并创新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物理杀菌保鲜技术,获得了十多项技术专利和科研成果,不仅保留了兰州百合的固有清香和洁白如玉的外观,还解决了鲜百合不易长时间存贮和不能远洋运输的难题。
爽口源百合加工车间
最后,终于年研发成功了碗装鲜百合净片产品,保鲜期达到了90天。吕斐斌给品牌起名“爽口源”。此后,“爽口源”牌百合系列产品开始远销到北美、欧洲、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爽口源”牌系列鲜百合
巴问知识点1.自主创新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不亚于某些高大上的新产业,即使是实力有限的创业者,也要高度重视创新和科技的力量。掌握核心科技,就是掌握了产业的话语权。
2.人才建设是农业企业普遍的短板,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创业者愿意让利、让股份给员工,才能留下核心人才,形成持久的创新能力。
04
拓展国内市场、登陆资本市场,
公司步入发展快车道
当初对保鲜技术进行研发,本是为了适应国际市场,不想三四年时间,国内市场随着消费升级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景象。
“技术研发成功以后,我们国内的消费水平也增加了,所以我们开始铺设国内的销售渠道,现在虽然还有出口,但占的比重远没有以前大。”
爽口源产品走进了国内中高端渠道
在国内市场的热切需求下,“爽口源”牌系列百合产品陆续进入了大中型超市、豪华酒店、果蔬超市和连锁餐饮行业。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等一线和新兴城市建立15个区域销售代理;与华润Ole、沃尔玛、麦德龙、王府井等大型综合商超建立产地直供渠道;与中石化易捷、盒马鲜生、苏宁易购、正大优鲜等集团开展新零售平台合作;还建立了社区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百合易购网”,并依托京东生鲜、淘宝店、官方微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多方位的推广。
在市场的推动下,公司发展稳健,年顺利挂牌新三板,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助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登陆新三板对产业来说,宣传效应扩大了,尤其是提升了兰州百合在中高端市场的认知度。对企业来说,我们也提升了品牌效应,订单量明显增加了。”
年爽口源挂牌新三板
根据新三板公告,爽口源年的营收达到了万,增长近10%,净利润万左右,利润率高达20%,在农业产业中实属罕见。
05
攻克产业瓶颈、延伸产业链条,
助力精准扶贫,
让兰州百合成为更多人的创富产业
突破产品保鲜技术的成功经验,让吕斐斌深知企业发展要重视创新,要拓展并把控产业链条,关键在于一切要从源头把控。
兰州百合的种植基地都在海拔米以上、坡度15度以上的二阴山区,种植生长周期都是3-9年的时间,蕴含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但随着轮作倒茬等条件的限制,兰州百合逐步出现品种退化、土壤基肥薄弱、原料鳞茎球长不大、土地产出产量低下等影响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的问题,为此,公司建成了甘肃百合生物育种工程实验室及兰州百合脱毒种球组培繁育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研发成功了兰州百合脱毒种球组培及扩繁技术,攻克了兰州百合百年来没有商品种球的瓶颈,并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开展百合种质资源收集、品种选育、优质高产种球繁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科研,靠科技手段从源头对产业链形成把控,目前兰州百合脱毒种球组培繁育中心已经进入了工厂化育苗的新里程。
兰州百合育苗中心
公司还建成了兰州百合产地原料交易市场,配套吨生鲜果蔬冷链仓储配送体系,还有百合综合加工厂,生产即食净片鲜百合、百合营养脆片、百合花茶、百合速溶粉、百合多糖等系列产品,在深加工领域进行大胆尝试。
爽口源的兰州百合产品
在种植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爽口源在兰州建立了亩经过国家质检总局认证的“生态原产地保护”兰州百合种植基地和亩的“百合出口产品种植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种植,同时辐射带动兰州市及周边近10万亩的兰州百合种植基地,公司年产量达到吨。
兰州百合生态原产地种植基地
爽口源生态原产地保护证书
由于百合的种植主要在兰州南部的贫困山区,因而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产业扶贫重任。而吕斐斌也希望让兰州百合成为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的产业。
“我们做了三方面工作,一个是公司拿出资金进行折股量化扶贫,让73户精准扶贫户参与到我们企业的增值分红;第二个是通过扶贫车间的建立,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第三就是基地扶贫,通过种植基地建设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女性创业者,吕斐斌对当地女性脱贫格外上心,已经安置了上百名当地妇女就近进入爽口源工厂工作,在家门口就业。“这样既能让她们边干农活边获得了工资,也保证了她们能够照顾到家庭,不至于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孩子没人管的情况。”为此,爽口源年获得了“全省陇原脱贫攻坚巾帼先进集体”称号。
现在,爽口源在又开启了新征程,在新零售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已开始了“兰州市特色农产品(百合)集配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建设,以期提升甘肃名优地方特产兰州百合产业的循环高效发展,建立兰州百合产业“生产资料下乡、优质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供应链一体化平台管理,降低农资农产品交易和物流成本,提高市场流通资源配置效率,加强产地种植户供需信息及时有效链接,保障市场客户和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促进行业提质增效降本、最终实现产业健康、健全、良性、循环且可持续发展。
巴问知识点1.农业的产业链条虽然长,但若形成贯穿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才能在市场变幻中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2.农业是对精准扶贫影响最直接的产业,顺应政策导向,不仅是在履行企业责任,也是在为企业品牌形象加分。与当地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也有利于企业获得各界支持,促进长远发展。
兰州百合,虽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细分产业,但吕斐斌却坚定地守着这份事业,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她给新农人朋友们的建议也十分诚恳: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阶段,一定要不断创新,不断研发。创新都是企业的生命力,科研技术是发展的关键因素,要通过科研来带动创新。”
有礼相赠
本文发出后的一周内加入巴问会员
可免费领取由爽口源赞助支持的甜百合4盒装
限前5名,送完为止
巴问致力于分享农业核心知识、经典案例与创富技能,帮助大家提升创富成功几率。除了线上课堂,巴问也定期举办线下活动,搭建高效的学习和资源对接平台。
关于巴问如果您是渠道商
想认识创富人物请添加巴哥JIN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zh/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