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的除草方面,杂草根据环境而生长,
大伙儿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有一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除草,那你们知道杂草有多少种类以及它们是是在什么环境条件下生长出来的呢,我们了解后就可以根据杂草的种类以及性质进行除草了。
1.杂草的种类
一年生杂草在一年内完成了它们的生活史,也就是从种子中萌芽的春天和夏天。到夏秋开花结果,以至死亡,这类杂草主要靠种子繁殖,全省有28种,如碑草,异形莎草、雨久花、母草、获藻、谷精草等。这种杂草也依赖于物种的繁殖。除了种子繁殖之外,多年生杂草几乎在冬季与地下茎和冬芽一起度过,每年种植新植物。这类杂草在黑龙江省最多,共有38种,主要有眼子菜、日本藤草、三楼藤草、荆三楼、泽泻、慈菇、牛毛草、针商、黄藏、芦苇等。
以上三类杂草对水稻造成危害的主要是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在桑龙江省危害大的有碑草、三棱草、眼子菜、泽泻、慈菇、雨久花、牛毛草、水绵等杂草。
2.杂草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稻田杂草在有水层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由于水层的环境条件基本相同,因此各地杂草种类基本一致。但是各地生态条件不同,构成杂草群落的优势种也不同。如黑龙江省南部和东部稻区,眼子菜常常可以成为优势种;东部有些稻区,在种草被基本控制之后,三棱草起来危害。旱田改水田,第一、二年多以湿生性杂草为主,第三、四年逐渐形成水田杂草群落;土壤类型不同,杂草的群落也不同,盐碱地开荒种稻,首先在田间造成危害的是耐盐碱的芦苇、蒲草等;常年积水、肥力高的地块,常常生长水葱群落;肥力低的砂壤土,则生长三棱草;地势低的田块,一般水绵危害重。
耕作栽培方法改变,对杂草群落也发生影响。如由水整地、水直播改为早整地、旱种栽培时,由于苗期旱长期间水田杂草所处的生态条件发生变化,因而旱种占了主导地位,其次为牛毛草,而水生杂草很少。另外,使用化学除草剂也对杂草群落发生影响,如喷洒2.4-滴类除草剂年头多的地块,三棱草、雨久花、.泽泻等杂草减少,而眼子莱增加;使用杀草丹等药剂后,稻田种草和牛毛草减少,而三楼草、雨久花、藻类有增加的趋势。
由于各种杂草萌发所需温度不同,因此,在同一地区,同样土壤与水分条件下,季节的变化也能影响杂草的群落。如在6-8℃低温条件下,水葱、三楼草等根茎类草能够发芽生长,常常先形成群落,抑制其它杂草生长。种草在10℃就开始萌芽生长,而异型莎草、雨久花、释泻等要求温度较高,一般在水稻生长季节的中后期才形成群落。
二、中耕除草
稻田通过中耕,一方面可以消灭田间杂草,另一方面,它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风,增加土壤温度,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1.中耕除革的时期与次数
中耕除草应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直播田第一次除草,在水稻立锥,垄行分明时进行,隔8—10天进行第二次。插秧田一般在移栽后10-1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隔1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中耕要结合追肥进行,追肥后中耕,可以使肥料与泥土融合,防止肥料损失,提高肥效,促进稻苗生长。
因为水稻进入幼穗分化后,发根能力减弱,拖后中耕伤根多,会降低根系吸收养分能力,破坏养分供应平衡,促生育受到抑制,延迟抽糖和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在分蘖末期前结束中耕。
2.中耕除草的方法与要求
现行中耕机具有人力、蓄力和动力中耕机。大垄栽塔一般采用分离和动力中耕机。因为这两种中耕机锄齿长,机身重,锄地深,有利于疏松土壤和消灭杂草。
中耕时,田间水层要保持8-5厘米。第一次中耕主要是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和早发分囊。中耕深度8-5厘米即可。第二次中耕,要求将稻根周围的泥土耕松,除尽杂草,促进发生新根,中耕深度加深到6-8厘米为宜。每次中耕后,接着人力除草一次,将苗幅和空带的杂草蓐挠干净。在国外,由于广泛使用化学药剂除草,曾一度以药代替中耕。
如日本六十年代以前,机械中耕技术就已达很高的水平。六十年代后,普及推广了化学除草,不采用中耕作业,结果造成环境污染,又不能起到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因此,中耕又重新受到重视,并有新的发展。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的观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wy/1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