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发现十堰之美系列荆紫关鸡鸣三
荆紫关平浪宫两旁有钟、鼓二楼,皆三层木楼,气势恢弘。
房屋均沿丹江而建,青砖黛瓦,雕栏画栋。
荆紫关,地处豫、陕、鄂三省交界,素称“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之地。明末清初,丹江漕运鼎盛,来自全国各地的帮会、商行在荆紫关落脚,能工巧匠在这里留下众多建筑。这里至今保存着五里明清长街,风貌沧桑,韵味十足,独具特色。
古风扑面来
行走荆紫关,从古镇关门开始。上午,金色朝阳洒上荆紫关的亭台楼阁。风吹过,摇动飞檐翘角上的风铃,叮叮咚咚声悠扬,更显古街静谧。
关门在古镇长街的最南端,跨街而立,顶部为砖砌斗拱,左右两端陪顶,呈“品”字形。主顶下镌刻魏碑体大字:荆紫关。拱门不宽敞,仅容一辆小轿车通过。细看旁边石碑,有字显示:“(关门)建于年,几经炮火洗礼,原貌依旧。”
荆紫关之所以称“关”,一是它地处秦豫交界处,关外是八百里秦川,关内是连接中原大地的南阳盆地,是由中原入陕东南之要道。二是因为荆紫关所在地,战国时属楚国,楚王派太子荆镇守,此地遂称荆子口。三是由于此地夏季漫山遍野开放荆籽花,花紫色,清代又改称荆紫关,寓意“紫气东来”。
关门内青石铺路,余间店铺连绵五里长街,均沿丹江而建,青砖黛瓦,雕栏画栋,勾心斗角,翘檐呼应。
老街两旁店铺,其门皆为漆成黑色的厚厚竖木板,条条相扣,昼启夜闭,保持多年前的模样。店铺之间多以两米多宽防火墙间隔,就像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街巷民居多为“前店后舍”,穿过临街店铺,后面便是一个四合院,主人家日常生活起居,全在后院。古街因商业而兴,保留的建筑中,处处可见明清商业活动印迹。
关门向北四五十米,有宫殿坐东朝西,名平浪宫,寓意风平浪静。平浪宫供奉着船工们的保护神——杨泗爷。这里也成为船工和来往商人的精神家园。平浪宫两旁有钟、鼓二楼,皆三层木楼,气势恢宏。当年,船工们就是听着这里的钟声,走向丹江,走上赖以生存的大船,风里浪里讨生活。
古街会馆林立,分布着禹王宫、山陕会馆等建筑群,屋宇楼台广大轩敞,木雕石刻别致精美,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荣。禹王宫门楣处有一“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石刻。浮雕工艺画面传神,嵇康“引琴而弹”,阮籍“嗜酒能啸”,向秀“雅好老庄之学”,荣启期“鼓琴而歌”,美美与共,各有千秋。
山陕会馆中,一处壁画颇为引人注目。一头白虎,头部威风凛凛,其身温顺柔弱,虎头猫身,让人诧异。会馆内木雕多见于门楣,有“八仙过海”、“唐僧师徒取经”等场景,多用镂空、阴刻、浮雕等手法,而石刻则多以莲、梅等花卉为主,可谓无木不雕,无石不刻。
会馆留存记忆,长街见证繁华。如今的古街,依然能感觉浓郁的商业氛围。十步之内必有商铺,或售草鞋,或卖小吃,或开客栈,门边可见晒粮的奶奶、穿针的大嫂、奔跑的孩童。不时有游客由店铺进入后院,主人并不阻拦,随你参观打量。与外面相比,这里少了现代商业竞争的残酷,倒多了几分鸡犬相闻的田园风采。
战略险要地
荆紫关因其显赫的战略位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荆紫关属下鄀国。周襄王十七年,秦国联合晋国南下进攻下鄀国的时候,首先攻占荆紫关扎下营盘,而后进一步攻占下鄀国。下鄀国降秦后,荆紫关属秦。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秦楚两国不断发生战争,荆紫关一带首当其冲,秦军白天来,这里的老百姓插上秦军的旗帜,晚上楚国的军队又攻来,老百姓只好又换上楚国的旗帜,朝秦暮楚的典故就出于此地。朝秦暮楚在后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略带贬义,但荆紫关的老百姓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更多地反映了战事的激烈程度。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项羽攻秦。《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劝降南阳郡守后,“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可见当年刘邦的行军路线是沿丹江而上,通过荆紫关而西进,先于项羽入关。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刘秀起兵,活动于荆紫关一带,至今这里留有许多地名与刘秀相关。
丹江千帆过
荆紫关毗邻丹江,因丹江而闻名,也因丹江而繁华。
丹江航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而秦汉魏晋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很长一段时间位于关中地区,荆紫关正好位于荆州贡道上,各地的贡品到了这里,因为水道变窄,需大船换小船,再用车队运载。而关中地区的货物到了这里,也要换大船往下游运输。因此,这里就成了重要的水旱码头。
唐代“安史之乱”后,因江淮交通时常受阻,丹江遂成为江南诸省向京师漕运的“黄金水道”。
明清时期,丹江航运进入黄金时期,荆紫关也成为南北货物集散地。特别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廷迁往西安时期,南方各省粮食皆从这里转运西安。一时间,这里每日停靠数百艘船,百舸连樯,千帆比肩。此时的码头也从一个扩大到三个,沿岸专为船工客商服务的饭馆、酒楼形成米长河街,叫卖声日夜不绝于耳。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随着上世纪铁路、公路的畅行,丹江航运逐渐衰落。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上游水电站影响,丹江水量不再丰沛,当年荆紫关宽阔的丹江河面如今呈现多条细细的水流。有的地方变成了湿地草滩,偶见觅食的白鹭。
脚踏三省界
荆紫关古镇背依伏牛山系之猴山,站在猴山制高点,整个古镇的走势一览无余。
明清古街就像一张弯弓,蓄势待发,又似一条蛟龙,沿丹江而卧。丹江对面西南方向,是郧阳区白浪镇,西北方向便是陕西商南县。从地理上看,丹江形成的冲积平原集中在荆紫关镇,湖北、陕西所属的两个地方多处于山坳之中。
荆紫关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三地政府设立“三省界石”,人们在此可体验“一脚踏三省”的感觉。
界石位于荆紫关镇白浪街,是一块顶角朝天的三棱石,三省以此石为界,西归陕西,东北归河南,东南归湖北。三省辖地在白浪街犬牙交错、屋舍相连,于是形成了颇为有趣的风情,明明是门对门的邻居,有的听豫剧,有的听秦腔,有的听湖北汉剧。有的人家放一张床横卧两省地,自称“夜卧两省”。
据考证,全国三省交界地有40多处,但没有一处像荆紫关这样三地在方圆两公里均设镇级政府,而且也没有像此处一样三地房屋在一条街道交错相连。
三地人民在沿袭传统习俗的同时,交流极为频繁。如今,人们来这里,游古街,赏民俗,啖美食,观湖桑,体验“一脚踏三省”的豪迈,感受三省的特色文化和习俗风情。
(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文、图/记者韩玉砚通讯员彭涛编辑:艾蒿)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wy/1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