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最忆是百合
最早认识百合花,是在年幼的时候。一个夏天,被大人们带到田地里,看到山洼里一丛丛红艳艳的野花,大人们说那是山丹花。在我的记忆里,山丹花挂在绿茵茵的枝干上,犹如一嘟噜一嘟噜的红灯笼,给了我童年美好的记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上了小学的时候,生产队上试种了百合,只在那么一小块的田地里,选了庄稼把式专门务劳。
作者
范祥荣
当年秋天栽种的百合,次年夏大就盛开了色彩艳丽的花朵。那花朵像山丹花一样,大人们却说是百合花。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样的花,山洼里野生的叫山丹花,栽种到田地里就叫百合花呢?后来才知道,百合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植物学分科上是属山丹类的,难怪山丹花和百合花,姿容和色彩极其地相似。
|NO.1|
其实,就世界上的百合花而言,花色各异,花冠千姿百态:有的宛如灯笼状,有的恰似漏斗形;白者洁如玉,红者艳丽宜人,黄、橙、粉、紫五彩斑斓,美不胜收。西方人把百合花当作爱情与美好的象征,《新约-马太福音》写道:“百合花赛过所罗门的荣华。”
NO.2
法国国徽上的图像即为百合花形。我国在南北朝时就有颂扬百合花姿优美的诗歌,后梁宣帝曾题诗赞百合花“接叶有多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抑”的娇媚。国画大师张大干两次来兰州赏百合花,品百合菜看,并赠友人以百合图(现存省博物馆)。齐自石先生所绘百合也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馆。上个世纪末,画家黄永玉赠规划大师任震英的就是一副《兰州百合图》。
作者
范祥荣
在百合家族中,兰州百合,以其花的艳丽和多姿,受到文人墨客的垂青,更是以其果实的味美受到朝野之人和坊间百姓的青睐,都以“百年好合”之意将百合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教授评价:“兰州百合味极甜美,纤维很少,又毫无苦味,不但闻名全国,亦可称世界第一。”
NO.3
我的家乡是兰州七里河的后山地区,气候凉爽,空气湿润,植被覆盖较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合百合的喜温凉、光照、湿润的生理特征,是兰州百合的主产地。发展百合产业被确定为“国家山区农业产业化试点示范项目”,对原产地域进行长期保护。
NO.4
现在,以西果园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兰州百合产业,基本形成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百合产品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远销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到数亿元,出口创汇数百万美元。荣获“中华老字号”、国家级“名牌产品”称号兰州百合,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作者
范祥荣
结缘于百合,还是上世纪人十年代。正如一个伟人所说的那样:“星是之火可以原原。”生产队上引种的那一小块百合,三五个年头的轮作倒茬,普及到了村里的家家户户,人人成为务劳百合的行家里手。作为家中的长子,我上中学和在乡村教书,都算得上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自然也对百合的选种、栽种、施肥、耕耘、收获的每一个环节,十分地熟稳。后来,参加区里的科级干部公选,有幸被录取,又专门从事农业产业化工作,还兼任兰州百合协会的第一任秘书长。
NO.5
我和同事们跑遍了七里河出产百合的后山地区,还远涉西固、永登、榆中和定西的临洮等地。我们参与兰州百合标准的制定、管理证明商标的使用、推广种植新技术、规范协会的工作。五年多的时间里,通过百合这个媒介,我们与种植户、加工者、销售人结缘;筹备召开兰州百合发展研讨会、编印宣传画册、协助中共电视台拍摄科教片,与不同行业的人相识,为我的人生积累了许许多多难忘的回忆。
NO.6
现在,我已离开了专门从事兰州百合的工作岗位,但还是喜欢看漫山通野的百合花,习惯在家乡的百合田地里漫步。冥冥之中,与兰州百合还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愫。
我的业余写作中,总是绕不开百合这个话题。譬如担纲首届兰州百合艺术节宣传片的撰稿,发表有关百合产业发展的论文;我创作的电影剧本《红艳艳的百合花》,就是写兰州百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以主人公种植百合为主线,女主人公的名字还叫百合呢!
我这么偏爱百合花,牵挂兰州百合,是缘于百合花留给我童年美好的记忆?是缘于百合为家乡带来的福祉?还是缘于那段难忘的工作经历呢!
“您好,
百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tz/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