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秋燥,秋燥对人体有何危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非常宜人,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生,气候凉爽干燥,燥为秋的主气。按中医理论,秋天与人体肺脏相应,秋燥易伤肺,以致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舌干少津、大便干结、咳嗽少痰等各种病症。
针对这些症状,专家建议秋季养生应将重心放在润燥上。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甘蔗、牛奶、蜂蜜均为润燥养肺益气之佳品,可以多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则少吃为妙。但是,每个人的症状和体质不同,亦应辨证解燥。
何为秋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又分为“温燥”和“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秋燥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中医称之为“燥邪”。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是典型的“秋燥”症状。
秋燥症状
1.声音沙哑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2.鼻敏感
中医认为,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每逢秋天,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3.惊厥
干燥的秋天,会陷入两个极端:身体免疫力好,性格开朗的人会安然入睡;而另一方面,一些身体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则会心神不宁,甚至会出现惊厥现象。有这种现象的人千万要小心,医院治疗。
4.皮肤干燥
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这个时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补水,每天多喝水,然后日常生活中最好带上一瓶喷雾保湿的,时常润一润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缓解秋燥的汤水。
5.便秘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便秘的问题可大可小,而且一旦被缠上的话,烦恼就不是一般的烦恼而已,因为毕竟是发生在私密地方的毛病,即使看医生也有许多不方便。所以想要让自己过的舒服正常,千万要防止秋燥来袭。
6.头发干燥
秋天干燥,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头发容易出现干燥枯黄。当你发现自己秋天一到的时候,头发枯黄拼命掉落,那就是秋燥找上你了。这个时候你就该做好应对措施了。
秋燥会带来这些危害
危害一:干燥上火皱纹多
最近天气变化大,经常上火,喉咙肿疼、唇焦舌燥,而皮肤干燥爱脱皮,皮肤松弛皱纹多。
危害二:面色灰灰色斑多
秋天皮肤容易发黄发灰、晦涩无光、色斑增多,很多是因为秋燥引起的宿便沉积,肠道内积存的毒素和垃圾渗透到血液里。
危害三:脸上易长痘
秋燥造成肠道内存积的废物、毒素不能及时清理和排泄,被人体再次吸收,就会导致脸上容易长痘、长痤疮、暗疮。
危害四:毒素堆积“口气大”
一到秋天,口腔怪味困扰着许多年轻人,这主要是宿便中沉积的废物、毒素腐烂发酵造成的。
诊断:秋燥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应与风温相鉴别。两者初起均有邪袭肺卫见证,但风温多发于冬春季节,且初起津伤失润见症不明显,是其不同。另外,本病还应与发于秋季的伏暑作鉴别,伏暑初起虽可有卫表见证,但少见肺经证候,且以暑湿在里见证为主,病情较重。
养生保健方法
调节心情谨防秋燥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多吃润肺润肠果蔬
多吃能够起到润肺作用的汁多水多的蔬菜水果和性平的药物,少吃干果和大寒大热的药物。吃一些能够清肠通便的蔬果,及时快速清除肠道内存积的宿便及各种毒素,使毒素和色斑沉积,让皮肤保持通透清爽,减少皮肤感染的机会。清肠通便,解决口腔中怪味的根源,才能“吐气如兰”。
小贴士:本道元黄精牛蒡根茶,具有补气养阴、燥湿化痰、生津止咳、滑肠排毒、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可以有效的缓解秋燥,也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是秋季润肺滑肠的最佳选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pz/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