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白百合痛揭全职妈妈伤疤偷窥了她的朋友
全职妈妈的价值一直是饱受争议的,最近由赵薇导演的《听见她说》的两个短剧又再度将“全职妈妈”的话题推到了争议焦点。由白百合和咏梅分别饰演的两种不同境遇的全职妈妈——一个被琐碎家务包围到窒息得了失眠症;一个为了照顾孩子全职却遭遇了丈夫出轨离婚。怎么看,全职妈妈都过得好不容易!
在中国,全职妈妈的比例逐年升高,这跟孩子的养育压力息息相关。
好朋友Sasa从没想过自己会全职,却在女儿3岁多时意外进入了自己人生的新状态,她说一切来得突然,一切也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从一开始7*24和娃全绑在一起要窒息、因低价值感跟老公一言不合就争吵,到空虚度日后为前途担忧而焦虑,再到最终找寻乐趣和充实……用她自己的话说,整个就是一部“菜鸟全职妈妈进化史”。
今天这篇就是Sasa做全职妈妈这一年的经历、感受和思考。和她聊完,除了感慨女性的不易——妈妈们都背负着家庭的责任在奔赴着自己作为妈妈的使命,我更想和大家分享女性智慧的力量——妈妈们总是有办法逆境中“涅槃”。
文:Sasa
没想过做全职妈妈,却意外地开启了...
成为全职妈妈,本不在我的计划之中,一切要从一张体检报告开始。
那是去年的11月,刚提交了加薪申请,每天凌晨2点多睡,6点睁眼就开始用手机备忘录工作。公司的新人被换掉一茬又一茬,所有人都很拼,31岁的我第一次有了职场危机。
大概因为下班陪伴少了,女儿每天早晨哭喊着不肯去幼托班。半小时的威逼利诱,再加上一路拖拽,扒开她抠住铁门的小手,交给老师就绝尘而去。
没有时间好好吃一顿饭,更没有时间跟老公聊天。久违的认真交谈,竟然是关于“做手术”。
“体检说我口腔长了个囊肿。”
“刚发现的?”
“其实有一阵子了,最近说话不太利索。”
“那你怎么不早说???”
“我以为没什么问题,最近又忙……”
“医生怎么说?”
“说肯定是良性的,但只能做手术除掉。”
“那就赶紧预约啊!”
“我看一下时间安排,到春节前都很忙……”
再拿着报告单去找专科医生,准备了一大堆的问题,比如“光吃药能消掉吗?手术再过两个月做行不行?晚上要带孩子能不能不住院?”通通都还没问出口,医生就已经丢给我一张预约单,说“床位紧张,下周有空,准备过来”。
就这样以闪电般的速度被安排。没办法,“被迫”回公司请假。
工作交接完回家的路上,想到这几年一直排满的工作计划突然为0了,竟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毕业10年,工作从来都是无缝衔接。更别提生娃之后,每天白天职场晚上家庭轮轴转。想想有点哭笑不得,第一次有放假的心情,竟来自人生第一次全麻手术——我终于有足够足够充分的理由让自己停下来了。
出院之后,我带着“重获新生”的勇气,回到公司辞了职。并不是突然顿悟要过另外一种人生,只是想善待一下自己,休息两个月,过完春节就找新工作。
只是后来你们知道的,我的计划完全不在掌控中,疫情爆发了。于是就这样,我毫无防备地开始了自己为期将近一年的全职妈妈生涯。
手残妈接到全职卡,全靠“爱”硬撑
1月辞职之后,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
原本只要在春节期间带两周的娃,梦想着等女儿托班开学就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由日子很快就要到了,到时先享受一阵子再找回归职场也不急。谁料武汉疫情的新闻,我把从梦里砸醒了。
“开学时间待定”的一纸通知下来,我被迫“全职”了,并且拿到的任务还是24*7的Hard模式。
休完产假就没有再那么长时间跟娃粘在一起的我,只有一个感受——“窒息”:她一会儿湿着袖子趴在鱼缸上捞金鱼、一会儿叫醒睡觉的乌龟要我做他们赛跑的裁判、一会儿要倒上一瓶盖洗衣液自己搓衣服……每天,我从睁眼开始,脚步和嘴皮就没有停下的时刻。不到一个小时我就精疲力尽,刚休息五分钟又被召唤。
▽当时发的朋友圈
那段时间,我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因为只有吃东西的时间,我可以稍微缓解下、发发呆。等到晚上娃睡着,又开始了报复性夜宵……毫无疑问,那段时间我迅速胖了20斤。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全国封城。心情从最初如鸿毛般轻盈,到沉痛击碎。本身也不是抗压能力特别强的人,晚上几度崩溃爆哭。为疫情,也为我那还没尝到一点滋味就消逝无影的自由……
陪玩一个星期之后,带回老家的几本书都快翻烂了,开学却依旧遥遥无期,我开始于“绝望”之境寻找自救的方法。
▽当时发的朋友圈
终于通知快递恢复了,喜大普奔到流泪。
收到下单的绘本后,开始和女儿共读。我把读一本书的时间尽量拉长,这样时间可以过去得更快,每天不再那么难熬。
也终于在这个困顿的阶段有了一些喜悦的感受:女儿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突飞猛进。从之前只是完整陈述一句话,变成花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忧桑地站在窗前作起了诗。
▽当时发的朋友圈
同时,那些童书也为我建造了一座乌托邦,从疫情爆发的沉重情绪里抽离,让我混乱失序的内心,逐渐回归安宁。
换种方式,学渣翻身成了“课代表”
3月高铁通车,我们紧张地从老家回到杭州,看到原本热闹的城市一片萧条,无比唏嘘。好在我们还有自己的家,原本平平无奇的小屋,这个时候变得“真香”。
我也已经从“自由”的梦境里醒来,开始了各种往“全职妈妈”身份更靠近的折腾和尝试。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经历了把女儿头发剪豁、缝了巨丑的布娃娃、鸡蛋饼煎糊掉、烤蛋糕总是无法成功……这些我不擅长的事,给我带来很多挫败感,也让我自生娃以后头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妈妈身份,怀疑自己不够爱孩子,也不配得到孩子的爱。
原来在家做全职妈妈管孩子会让人如此消极。当妈的责任和压力让我紧绷,负面情绪达到顶峰。
整个3月职场人士陆续复工了,开学却依旧遥遥无期。窗外万物萌芽,心也蠢蠢欲动。终于在3月底的一天,约了好朋友一家去了户外。因为疫情,我们享受到了“春日正盛且空无一人”的西湖。
被锁了两个月的女儿玩得酣畅淋漓。我一下子开窍了:“全职妈妈”也分课代表,做不好手工和点心,但带着出去玩我擅长啊!
有了这个idea之后,闲不下来“打工人”体质让我第一时间拿出纸笔策划,主题就是《春日遛娃大作战》。
之后我又跟宝妈朋友一拍即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把整个西湖探索了一圈。准备的道具也越来越充足,大有“森林课堂”的架势:带上绘本、美术或手工材料、运动玩具、野餐垫、点心……先爬一座小山,锻炼体能兼带培养毅力;再穿越树林,探索植物;最后找一片草地,各种户外玩具和游戏轮番上阵,累了就安静读会儿绘本吃会儿水果,耍到夕阳下山再回家。
在这段时间里,我开始体会自然教育和同伴社交对孩子们成长的帮助。孩子们像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地获取着能量。至于我自己,跟其他妈妈们的交流让我的育儿视野更广。
丧偶式育儿,到底谁的锅?
正当我有点“飘”的时候,尚不自知正站在一个很大的“雷”上。
虽说每天白天带着娃去户外挺开心,但也难免觉得疲惫。一天晚上把女儿哄睡着,走到客厅,看到辛苦收拾干净的屋子又变得乱糟糟:老公的袜子塞在鞋子里,衣服到处丢的都是。而他正抱着饮料和零食在沙发看球赛……一时间气不打一处来。
想到他复工之后,白天一直是自己一个人辛苦带娃。从来没有得到他的一句夸奖,还这么不配合。忍不住噼里啪啦一通抱怨:“能不能尊重一下我的劳动?伺候完小的还要伺候你,我又不是你们家保洁!”
老公懵住了,嘟囔了一句:“什么毛病,吃火药啦?”
本来指望他说点好听的,却得到这么一句,一下子被点燃了:
“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我每天这么辛苦,抱怨一句还不行吗?你什么都不用做当然没有脾气了!你是不是觉得带娃做家务特别轻松?上班有收入才有资格到家享清闲是吧?要不我俩换换,我倒是也想每天去工作清净清净。”
他的火也噌了上来:“我什么都没说好吧?莫名其妙!”
这话一出,简直就是逼我“借题发挥”:我扔下手里叠着的衣服:“对对对,你确实什么都没说,真的一句关心慰问都没有。我累的时候,委屈的时候你都知道吗?什么都没说,什么都不做倒觉得很光荣,干脆以后我俩一句话都不要说算了!”
记不清他当时解释了些什么,也没有仔细听。关上房门拒绝沟通,气到一夜未眠。总之想到生娃前后两个人关系的落差,就觉得难过甚至心灰意冷。
第二天他上班去了,给我发了很长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gx/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