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那些只坑中国人的养生知识
对于我们平常深信不疑的药酒补肾、红枣补血、菠菜补铁……有多少是靠谱的呢?真相简直不要颠覆三观。但是我们必须较个真,让您看看它们到底有多扯!
01
红枣补血、菠菜补铁
红枣的颜色和传说很容易让人认为这是补血的最佳食物,但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铁才是造血的主要原料之一,想要补血不能少了补铁。红枣和菠菜都是“含铁大户”,是不是多吃这两样就能帮助补血了?
干红枣中的铁含量一般在2~4mg/g,菠菜的平均含铁量也高达2.7mg/g,比起同类食物来说都不算低,但是想要补铁,还要考虑吸收率和利用率的问题。平常食物中所含的铁元素可以分为血红蛋白铁和非血红蛋白铁,蔬菜、豆类、谷类、海藻、蛋、奶酪、贝类中的铁就都属于不容易被吸收的非血红蛋白铁。
同样是含铁丰富的食物,牛肉中的血红蛋白铁就能吸收20%以上,而大豆、鸡蛋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率就只有不到10%。此外,由于菠菜和红枣中还含有大量的草酸,会阻碍对铁的吸收。总之,真想补铁还是得靠动物肝脏、全血和红肉。
02
药酒补肾
民间素有“以形补形”的说法,所以很多人会用动物鞭泡药酒,觉得这样能壮阳补肾。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根本就毫无根据。所谓的壮阳功效,只不过是因为动物鞭含有雄性激素。但实际上动物鞭所含的雄性激素极其微量,而且在经过烹煮、胃酸分泌等过程中,还会再次被消耗,所以雄激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本起不到壮阳的作用,更多的只是人们的心理作用而已。
即使能通过喝药酒补充那么一丢丢雄性激素,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男性补充雄性激素有严格的剂量限定,只有在雄性激素分泌不足的情况下,才需要额外补充,否则只会导致体内雄性激素失调。
此外,由于没有严格的除菌手段,药酒中很可能会产生大量细菌和有害物质。
如果真的有生理障碍,更建议您去找专业医生来诊治,千万不要盲目相信稀奇古怪的药酒配方。
03
喝粥养胃
肠胃问题一直是很多人的困扰,所以一些养胃食物就应运而生,流传最广的就是白粥、小米粥,但实际上,粥和稀饭一般没有被咀嚼就喝下去了,唾液中的淀粉酶根本来不及消化它们,而且过多的水分又稀释了胃液,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胃的负担。
为了各位的肠胃,小编找到了一些养胃的小技巧,希望能帮您改善胃部不适:
1控制饭量,尽量不要吃撑
2饭菜不要煮得太烂
3油不要多放、尽量不要吃油炸食品
4饮食要规律,三餐时间尽量固定
5少吃冰镇食品
6少吃辣椒、芥末等辛辣的食物
04
香蕉通便
香蕉中能促进排便的就是其中的膳食纤维,但是香蕉的膳食纤维并不比其他水果多,火龙果和梨其实都比它强。而且如果您运气不好,吃到的是没熟透的香蕉,还可能因为其中鞣酸含量过高,引起便秘。所以如果想通便,您还是多喝水或吃一些膳食纤维高的粗粮吧。
05
喝酒暖身
温度一降,很多人都喜欢在吃饭时喝两盅酒暖暖身子,但其实喝酒暖身根本是我们的错觉。因为酒精让血液循坏开始加速,让体内的热量发散到了体表,同时肌肉代谢的速度也在加快,让热量释放到了体外。虽然体表确实在发热,但实际上体内的热量反而在流失。这样一段时间后反而会觉得更冷。所以您要是真冷,还是多穿两件衣服吧。
06
木瓜丰胸
木瓜丰胸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一个谣言了,但是可气的是这个谣言说的有鼻子有眼。传言说木瓜中的酵素能够刺激乳腺发育,让多人都信以为真。但事实是木瓜酵素只是一种酶,本质上就是一种有活性的蛋白质,一到胃里就被胃蛋白酶给干掉了,根本刺激不到乳腺。
07
银耳清肺
一到冬季,雾霾袭来,银耳、百合等食物的销量就会疯涨,这就是因为误信了“银耳清肺”的谣言。银耳其实没有清肺的功能,但是它的热量很低,饱腹感强,对促进肠胃蠕动也有一定的效果,很适合糖友当成减肥时的零食。真要是到了雾霾天,还是把口罩戴上更实用。
08
秋梨止咳
很多人都认为喝梨水对止咳很有效果,但其实这也是人们的错觉。咳嗽的原因多是因为嗓子干燥,而梨的含水量恰好比较高,吃完后嗓子也能舒服一些,但这并不代表是梨的功劳,而是有充足的水分在减缓嗓子的干燥。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梨有止咳的功效。
09
猪蹄养颜
由于猪皮富含胶原蛋白,所以很多女性就想当然的认为猪蹄是养颜的食物。但您要明白,这其中的胶原蛋白吃进去之后,和其他蛋白质一样都会被分解,根本不能变成皮肤上的胶原蛋白。而且猪蹄的脂肪和热量非常高,不会养颜,还会发胖。
10
南瓜降糖
南瓜降糖这样的谣言已经被澄清过很多次了,但依然有新确诊的糖友会深信不疑。所以小编有必要提醒各位糖友,南瓜降糖根本是无稽之谈。由于南瓜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如果吃太多,不仅没法降糖,还可能让血糖升上去。如果南瓜吃得太多,还会造成胡萝卜素沉淀,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11
虾皮补钙
虾皮的钙很难被人体吸收,而且钠含量太高,用虾皮补钙根本是弊大于利。想要补钙,还是喝牛奶或多吃青菜吧。
听上去又美好又简单的“养生知识”,我们都应该保持警惕,多问个为什么,鉴别其真伪,不信谣、不传谣,毕竟我们都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
其实也不怪大家轻信,不良媒体为了博眼球助攻不少,关于医学和营养的“最新研究表明”、“经验证……”,如果不是严格的、大型的,且设计精密的研究结果,当个乐子看看就得了。
文章转自“糖医会客室”
本文若干图片取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撤掉,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gx/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