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的存在怎么解释性取向测试题告诉你真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米尔克》(MILK),然后翻出旅行时拍的一张照片,一对比才发现,原来照片中的地方就是电影的拍摄地。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呢?它是对美国同性恋政治家哈维·米尔克(HarveyMilk)传奇一生的写照。Milk曾被美国《时代》杂志选入20世纪最具影响人,他为了争取同性恋者的合法权益而从政,最终被保守派刺杀身亡。去CASTRO之前,我跟同性恋者基本是零接触,因为身边的“同志”们潜伏得实在太深了。在CASTRO停留了几日后,我才跟同性恋者有了短暂而肤浅的交道,因为很多商场和专卖店的服务员都是同性恋者:他们热情可爱,穿着艳丽,举止张扬,有种“雌雄同体”的美,并且非常聪明有趣,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还是在旧金山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因为吃得太饱,就跑到街上溜达。当我回到住处时,朋友看到我能安全归来,表示很“欣慰”:“在市中心,晚上到处都是流浪汉和吸毒者,治安很不好的,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我好奇地问道:“因为旧金山是同性恋城市吗?”“你还真说错了,相反,同性恋区比起其他地方,治安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为什么呢?”“因为那里到处都是‘充满爱的男人’!”图片来自电影《米尔克》如果以上只是笑谈,无从考证,那么在古希腊的战场上,斯巴达的军队确实是因为士兵的这种“同性之爱”赢得了不少战争。一小群彼此相爱的士兵并肩作战,可以击溃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封建时代的日本,佛教徒之间也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一个年长的僧人带着一个年轻的僧人一起修行,年长的僧人作为师父,给予年轻的僧人指导与保护,而年轻的僧人则以爱和献身作为回报。在我国的漫长历史中,也早就有关于同性恋的正史和野史方面的“报道”:汉文帝不惜付出富可敌国的财富,也要抱得“美汉”邓通归;《红楼梦》和《金瓶梅》等“畅销书”都有对同性恋的描写。近来又有动物学家研究发现,许多灵长类动物,如猕猴、狒狒、黑猩猩等,都有过同性性行为。这么说同性恋还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任何能降低生殖成功率的倾向都应该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然而在人类如此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没有淘汰“同性恋”?如果说存在即合理,你又对同性恋了解多少呢?同性恋的成因之一——恋母情结冲突。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家庭中,双亲健在与否是很重要的。如果童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父亲,当小男孩儿发生“恋母情结”的时候,他便没有榜样和效仿的对象,所以这个时期他会非常无助和混乱。因为现实中和意识里他不可以真的“爱”上自己的妈妈,所以没办法,他只能自己模仿母亲,然后以自己为性对象,相当于自恋。他们找与自己相仿的男性来爱,如同在“爱”自己的母亲。而且,很多同性恋者的母亲对儿子也有“过量”的爱:儿子是她们的全部,能取代老公成为她们爱的唯一。有的家庭中,即便有父亲的存在,也“形同虚设”。这样的家庭里,夫妻关系是畸形的:母亲往往是女王,是统治者,而父亲胆小懦弱,没有话语权,对妻子唯命是从;母亲很吸引人,而父亲面目可憎。如果这时母亲再把更多专横用到小男孩儿身上,那情况就更严重了:母亲不鼓励儿子beaman,同时也不允许儿子对异性产生兴趣,除非对象是自己。小男孩儿没有“靠谱”的男性形象可供模仿,这对他的童年是种致命的打击。都说初恋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人最初认识的人(妈妈、爸爸)最亲密,最初学会的语言(母语和方言)最难忘记,最初习惯的饭菜也会一生留恋。这个说法可以用行为主义的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生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尤其是当事人年纪越小,越没有全面判断人生的经验跟能力,更没有其他情况可以比较,就越容易“认死理”。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追求过女孩儿,但是那时没有发生过性行为。后来,因为偶然的机会有过一次同性的性经历,这是我的“第一次”。事后我虽然一再克制自己,却又实在难以忘怀。压抑了四五年之后,我内心的渴望一点儿也没有降低,就索性开始同性恋的生活方式。现在,我已经完全陷在里面,不能自拔。近朱者就赤,近墨者就黑。长期在一些封闭的环境中待久了,就会不自觉地被周围人的做法“传染”。

“我们恋爱吧”

同性恋的成因就说到这里,当然,成因远远不止这些。那么同性情侣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呢?来看看一位同性恋者对感情的讲述:

那年我爱上一个人,爱得神魂颠倒,死去活来。我们曾经有3个月的时间,每星期都有三四天住在一起。我爱他,他也爱我。他有一个女朋友,但他对她完全是逢场作戏。虽然我们有过海誓山盟,但后来感情还是出现了裂痕。我怀疑他有外遇,在欺骗我。我跟踪他,到他家门前守候,发现他夜不归宿,去和别的男朋友睡觉去了。我对他说:“我对你动了真情,你不能拿我的感情开玩笑。”我当时真想去把他男朋友家给砸了。

看得出来,这段感情的纠葛和投入程度,丝毫不逊于异性之爱。尽管在追求真爱这一点上,同性恋与异性恋极为相似,他们的悲欢离合有时也和异性爱侣一样缠绵悱恻,但是一字之差,还是注定了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恋爱上的差别。

“认真你就输了”

虽然我们不否认真爱的存在,也相信存在自始至终只有一位或两位伴侣、从不滥交的人,但这种情况,在全部男同性恋关系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更多的情况是,不少同性恋者有过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性伴侣,而其中“真爱”的只有几个而已。一位经历过感情磨难的同性恋者这样讲述感情在圈中的分量:

圈里很多人一旦感到自己对某人很痴情,就得及早抽身,不愿背感情包袱。圈里最不受欢迎的是两种人,一种是产生感情的,一种是性方面不行的;最受欢迎的是又会玩又没有感情的。很多人之所以不想产生感情是怕摆脱不开,那就太累了。尤其是那些有家有口的,要顾及家庭、工作、社会地位的,玩玩就算了。圈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看文艺小说,听爱情歌曲,许多是学文的、浪漫的、看重感情的,对没有感情就在一起玩接受不了。

现在我发现,前一种人越来越多,后一种人生活得很苦。

“爱如朝露,去日苦多”

两个同性恋男人之所以不能长期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需要的也是对方需要的。同性恋大部分是胆怯的、文弱的,希望对方是彪悍的、阳刚的。就像女孩儿找另一半会考虑要么跟自己的父亲非常像,要么就是正相反。男同性恋找另一半也是,要么是像自己阳刚的父亲一样是个纯正的爷们儿,要么就是跟自己懦弱的父亲完全不一样的纯正的爷们儿,总之就是要纯正的爷们儿。就像电影《蜘蛛女之吻》中那位同性恋者的自白:“我始终在等待一个真正的男人,但这不可能发生,因为真正的男人要的是真正的女人。”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本性,异性恋如此,同性恋也是如此。但是异性恋关系所受到的社会鼓励和婚姻约束,却是同性恋没有的。相反,在大部分社会中,同性恋还是饱受非议的。谈一场同性之恋要面临外界各方面的压力和自己内心的冲突,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性的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了。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是个问题同性恋专属俱乐部这样的地方在国外并不少见。相较国内,国外的同性恋环境要开放和轻松得多,并且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宗接代等压力。国外的同性恋者或者独身,或者与同性同居,或者与同性结婚,很少进入异性婚姻,所以也就少了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现象——同妻。如果说同性恋相对异性恋是弱势群体,那么在男同性恋周围,有一个更弱势更隐秘的群体,就是同妻。图片来自电影《米尔克》

同志之“欺”

有研究表明,80%的中国男同性恋者会进入婚姻,或已经在“围墙”之内,人数约为万。那么去掉这其中的双性恋者,同妻的数量将会有0多万!就像年,央视记者柴静曾做过的一期名为《以生命的名义》的节目,探讨“同性恋”“同妻”话题,一位来自大连的同妻说道:“在一辈子最好的时候,我却嫁给了一个同性恋。”这里面的无奈与心酸,恐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但是像萧小姐这样能够及时“止损”的还是不幸中的万幸,又有多少女人顾及自己的名誉,担心影响孩子,害怕让家人蒙羞,不得不独自在“同妻”的阴影下继续艰难地支撑着……图片来自《以生命的名义》来看一位同性恋丈夫的讲述:

那一年,我27岁,在男大当婚的传统习俗中,我成家了。结婚的头几年,夫妻生活还可以维持下去。为了性爱的需要,我有时对自己的性器官采用自虐的手段,而这些自虐的手段其实很残酷(这是朋友们在谈论时传授的,这些同性朋友大多有类似的经历),迫使自己的生殖器保持持久勃起的状态,去完成夫妻性生活的全部过程。这样做主要也是为了尽丈夫的责任,实际上我对男女之间的性生活丝毫没有兴趣。

我有时候想,如果能出家去当和尚该有多好啊,和尚就能理所当然地不用结婚,就可以逃避家庭、社会、亲人对我婚姻状况的责难。我所接触的朋友大都有跟我相同或者类似的想法,但是他们又都有“良心”,都在尽职尽责地当好子女的父亲,当好父母的儿子。只是,敏感的女人都能察觉出丈夫是否对自己投入了真心,无论是在床上还是床下。他们这么做丝毫没有减轻双方的痛苦,只是在“深坑”之上铺了一层薄草,生活得如履薄冰,装作视而不见罢了。

“同志”style

来自电影《米尔克》回到文章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同性恋违反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却还是幸存了下来,没有被自然淘汰?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在我国,自古以来好像都对同性恋抱有一个宽松和“视而不见”的态度,为什么呢?原因从上文中可见:中国80%的男同性恋者最终都会走入婚姻,繁育后代!这也是同性恋在我国能够免遭迫害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不碍事”。一路走来,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变得更加宽容,甚至在有些国家同性恋婚姻已经合法化。人们慢慢认为,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不仅是正常的,也是自然的,不过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同志”style!本文摘自姚尧/《重口味心理学》内容有删减

我们联合国内领先的心理测评平台人格魔方共同向您这套《性倾向专业评估》。它以国内外权威的性倾向问卷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分析,旨在帮助每个人更加准确、全面的认知自己的性倾向。

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感受选择对应的选项,就可以获知自己的性倾向在连续光谱上的位置以及弹性,还可以从性唤起、性幻想、性行为三个具体维度分别得到自己同性恋和异性恋倾向的程度;后半部分则会测量您对不同性别人群的性吸引力和对自身性倾向的认同程度,并会给出专业的解析。

性倾向专业评估

自遇心理测试平台,近期还将在性取向测试栏目,分享以下这些话题,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zp/88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