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的存在怎么解释性取向测试题告诉你真
“我们恋爱吧”
同性恋的成因就说到这里,当然,成因远远不止这些。那么同性情侣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呢?来看看一位同性恋者对感情的讲述:那年我爱上一个人,爱得神魂颠倒,死去活来。我们曾经有3个月的时间,每星期都有三四天住在一起。我爱他,他也爱我。他有一个女朋友,但他对她完全是逢场作戏。虽然我们有过海誓山盟,但后来感情还是出现了裂痕。我怀疑他有外遇,在欺骗我。我跟踪他,到他家门前守候,发现他夜不归宿,去和别的男朋友睡觉去了。我对他说:“我对你动了真情,你不能拿我的感情开玩笑。”我当时真想去把他男朋友家给砸了。
看得出来,这段感情的纠葛和投入程度,丝毫不逊于异性之爱。尽管在追求真爱这一点上,同性恋与异性恋极为相似,他们的悲欢离合有时也和异性爱侣一样缠绵悱恻,但是一字之差,还是注定了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恋爱上的差别。“认真你就输了”
虽然我们不否认真爱的存在,也相信存在自始至终只有一位或两位伴侣、从不滥交的人,但这种情况,在全部男同性恋关系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更多的情况是,不少同性恋者有过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性伴侣,而其中“真爱”的只有几个而已。一位经历过感情磨难的同性恋者这样讲述感情在圈中的分量:圈里很多人一旦感到自己对某人很痴情,就得及早抽身,不愿背感情包袱。圈里最不受欢迎的是两种人,一种是产生感情的,一种是性方面不行的;最受欢迎的是又会玩又没有感情的。很多人之所以不想产生感情是怕摆脱不开,那就太累了。尤其是那些有家有口的,要顾及家庭、工作、社会地位的,玩玩就算了。圈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看文艺小说,听爱情歌曲,许多是学文的、浪漫的、看重感情的,对没有感情就在一起玩接受不了。
现在我发现,前一种人越来越多,后一种人生活得很苦。“爱如朝露,去日苦多”
两个同性恋男人之所以不能长期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需要的也是对方需要的。同性恋大部分是胆怯的、文弱的,希望对方是彪悍的、阳刚的。就像女孩儿找另一半会考虑要么跟自己的父亲非常像,要么就是正相反。男同性恋找另一半也是,要么是像自己阳刚的父亲一样是个纯正的爷们儿,要么就是跟自己懦弱的父亲完全不一样的纯正的爷们儿,总之就是要纯正的爷们儿。就像电影《蜘蛛女之吻》中那位同性恋者的自白:“我始终在等待一个真正的男人,但这不可能发生,因为真正的男人要的是真正的女人。”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本性,异性恋如此,同性恋也是如此。但是异性恋关系所受到的社会鼓励和婚姻约束,却是同性恋没有的。相反,在大部分社会中,同性恋还是饱受非议的。谈一场同性之恋要面临外界各方面的压力和自己内心的冲突,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性的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了。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是个问题同性恋专属俱乐部这样的地方在国外并不少见。相较国内,国外的同性恋环境要开放和轻松得多,并且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宗接代等压力。国外的同性恋者或者独身,或者与同性同居,或者与同性结婚,很少进入异性婚姻,所以也就少了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现象——同妻。如果说同性恋相对异性恋是弱势群体,那么在男同性恋周围,有一个更弱势更隐秘的群体,就是同妻。图片来自电影《米尔克》同志之“欺”
有研究表明,80%的中国男同性恋者会进入婚姻,或已经在“围墙”之内,人数约为万。那么去掉这其中的双性恋者,同妻的数量将会有0多万!就像年,央视记者柴静曾做过的一期名为《以生命的名义》的节目,探讨“同性恋”“同妻”话题,一位来自大连的同妻说道:“在一辈子最好的时候,我却嫁给了一个同性恋。”这里面的无奈与心酸,恐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但是像萧小姐这样能够及时“止损”的还是不幸中的万幸,又有多少女人顾及自己的名誉,担心影响孩子,害怕让家人蒙羞,不得不独自在“同妻”的阴影下继续艰难地支撑着……图片来自《以生命的名义》来看一位同性恋丈夫的讲述:那一年,我27岁,在男大当婚的传统习俗中,我成家了。结婚的头几年,夫妻生活还可以维持下去。为了性爱的需要,我有时对自己的性器官采用自虐的手段,而这些自虐的手段其实很残酷(这是朋友们在谈论时传授的,这些同性朋友大多有类似的经历),迫使自己的生殖器保持持久勃起的状态,去完成夫妻性生活的全部过程。这样做主要也是为了尽丈夫的责任,实际上我对男女之间的性生活丝毫没有兴趣。
我有时候想,如果能出家去当和尚该有多好啊,和尚就能理所当然地不用结婚,就可以逃避家庭、社会、亲人对我婚姻状况的责难。我所接触的朋友大都有跟我相同或者类似的想法,但是他们又都有“良心”,都在尽职尽责地当好子女的父亲,当好父母的儿子。只是,敏感的女人都能察觉出丈夫是否对自己投入了真心,无论是在床上还是床下。他们这么做丝毫没有减轻双方的痛苦,只是在“深坑”之上铺了一层薄草,生活得如履薄冰,装作视而不见罢了。“同志”style
来自电影《米尔克》回到文章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同性恋违反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却还是幸存了下来,没有被自然淘汰?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在我国,自古以来好像都对同性恋抱有一个宽松和“视而不见”的态度,为什么呢?原因从上文中可见:中国80%的男同性恋者最终都会走入婚姻,繁育后代!这也是同性恋在我国能够免遭迫害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不碍事”。一路走来,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变得更加宽容,甚至在有些国家同性恋婚姻已经合法化。人们慢慢认为,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不仅是正常的,也是自然的,不过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同志”style!本文摘自姚尧/《重口味心理学》内容有删减我们联合国内领先的心理测评平台人格魔方共同向您这套《性倾向专业评估》。它以国内外权威的性倾向问卷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分析,旨在帮助每个人更加准确、全面的认知自己的性倾向。
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感受选择对应的选项,就可以获知自己的性倾向在连续光谱上的位置以及弹性,还可以从性唤起、性幻想、性行为三个具体维度分别得到自己同性恋和异性恋倾向的程度;后半部分则会测量您对不同性别人群的性吸引力和对自身性倾向的认同程度,并会给出专业的解析。
性倾向专业评估
自遇心理测试平台,近期还将在性取向测试栏目,分享以下这些话题,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zp/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