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患者安全日丨中药怎么喝更安全这些知识
随着“中药好,西药快”这句广告词火遍大江南北,“安全,无副作用”就成为老百姓心中中药的标签,今天是第四届世界患者安全日,今年的主题为“用药安全”,医院药剂科主任刘圳山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药的相关问题。
中药和西药哪个副作用大?
古语有云是药三分毒,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存在着不良反应风险,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副作用的产生是跟中药的药性有关,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的辨证论治,特殊的中药炮制、合理的配伍等方式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风险,保证用药安全。西药在制作的过程中由多种化学物质经过多道工序提炼压缩而成的,相对于中药来说副作用、毒性都比较大。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优势在哪里?
自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医又一次走上了前线。事实已经证明,只要有中药在,疫情就能很快控制住,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就有保障。
中药之所以能治愈新冠肺炎,不是因为中药可以杀灭病毒,而是因为中药可以让身体阴阳、脏腑、气血归于平衡。中药以正为本,以邪为标。中医重视扶正祛邪,使疫毒离开人体,新冠肺炎自然康复。
预防永远大于治疗。既然已经感染疫毒,那么,治轻症永远大于治重症。中医强调“治未病”,这包括两层意思:一则,让人尽量不生病,健康总比患病才治更有价值;二则,在疾病的早期就扭转病势,让病人不会病情加重。以新冠肺炎为例,当刚刚感染疫毒时,病情较轻,正气尚旺,此时当抓住三个原则:一则急;二则快;三则准,快速祛除病邪,让正气来复,则疫病可导致缓解,绝无加重之虞。
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即保持和调节人体内在的阴阳、脏腑、气血平衡。这个平衡,即是正气,是根本。而且,中药不但治本,亦能治标。标本兼治,可以提高治疗效率,给病人以康复的信心。
如何安全使用中药
对证用药
中药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治病疗疾,用不好就会杀生害命。中药的使用应以辨证施治为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否则不仅不能解除病痛,还易造成伤害。如:年日本发生多例因长期服用小柴胡汤造成肝损伤,甚至死亡的报道,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甚至影响了人们对中药的信任。该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未遵循辨证施治原则,服用不当所造成。
配伍用药
以单味药材组合成复方使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最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材组合使用,称为中药的配伍。配伍后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的性效变化可有减毒,增效,减效,增毒等四个方面。合理配伍可增强所需功效,全面地照顾病情,以及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对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中药的配伍关系称为“七情”分述如下:
1.“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2.“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的配伍方法,也可以用于有毒中药的炮制及中毒解救。如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生半夏用生姜炮制成姜半夏,其毒副作用大为降低。
3.“相恶”则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如服用人参时忌同时服用萝卜(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为萝卜的种子。)
4.“相反”则是药物相互作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等,属于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
中药处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原则有机配伍组合,不是简单的拼凑。古人常比喻“用药如用兵”,现代就如足球比赛一样,排兵布阵,实战训练,形成最佳的阵容。中药的配伍,不简单的是“1+1”等于或大于2,有时可能是呈几何数的增效。
医院开设中医治未病科,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合理配伍中药药材,达到治病预防的作用。
“三因制宜”使用药物
中药属于天然之物,来源于大自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临床使用时,大多数是生药经炮制后的中药饮片。一般来说,安全剂量范围较大,用量不像化学药品那样严格,但用量得当与否,也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安全。药量过小,疗效不显而贻误病情;用量过大,戕伤正气,也可引起不良后果,或造成药材的浪费。
中药个体化程度较大,同时又受地域、时节的影响。由于年龄、体质的不同,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是有差异的。
老人及身体极度衰弱者用补药时,开始时剂量宜轻,逐渐增加,防止药力过猛而病者虚不受补。妇女妊娠、月经期,某些药物具有烈性或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等以及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都需禁用或慎用。
四时季节变化,风寒暑湿燥当令,人应四时,用药也有区别。如秋季燥邪当令,口鼻咽干,温燥之品当少用,宜多用生津养阴润燥之中药;又冬季温补,夏日清补,补药选择和用量都有别。因此,中药应用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才能既安全又有效。
适当煎煮、注意忌口
汤剂是中医传统剂型,通过煎煮保证了药效成分的溶出和各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好地发挥复方的综合效力,且便于临证加减,更切合病情,个性化程度高,深受大家的喜欢。在煎煮中,也可以减少一些药物的毒性和提高效力。
中药煎煮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等。如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他药,可降低其毒性,安全用药;辛夷花包煎可防止其绒毛对咽喉的刺激。
医院为了方便患者服药,医院提供煎药服务以及制成免煎颗粒剂供患者服用,节省患者煎药时间。
注意忌口,简称食忌,是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一般来说,服中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如:
1.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
2.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3.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
4.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热之品;
5.黄疸胁痛者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
6.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7.肾病水肿者应忌食盐、酸辣太过之品;
8.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9.肿瘤病者忌虾、蟹等腥膻发物。
温馨提示
药物都有两面性,正确使用中药能治病救人,药不对症或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医院药剂科主任刘圳山提醒大家:无论中药还是西药,患者都需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用药伤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zp/1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