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百合随船行三峡主播姜水

随船行三峡

文/静静的百合

主播/姜水

随船行三峡

文/静静的百合

年6月30日晚10点,我、女儿和外孙,乘坐总统8号游轮,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出发,顺流而下过三峡。

对长江的向往,来自苏轼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语让人想象:高耸错列的崖壁,澎湃的江水,壮美的雪浪,江水的力量。也是从书中得知,长江三峡特点各异。瞿塘峡雄峻奇伟,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险水急。数亿年的三峡,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削减魅力。

第三天上午10点多,广播通知,说白帝城就要到了,请到六楼阳光甲板观看远景。接着,播音员解释说:白帝城历史悠久,是一座文化名城。在白帝城的白帝庙中,有一组彩色的塑像,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诸葛亮临危受命的情景。播音员的讲述,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历史的深处:在蜀汉生死存亡之际,在刘备的生命垂危之时,诸葛亮接受了嘱托,辅助刘禅。为报答知遇之恩,为完成刘备的意愿,他自受命以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就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公元年,在万木落叶的秋天,在一个苍凉的日子,诸葛亮,他带着未了的承担,病死在五丈原。是年54岁。长江为之悲号,草木为之低泣,蜀人为之肝肠寸断。他们向上天哭诉,向大地呼喊:苍天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交与秋风;大地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揽入怀中。鞠躬尽瘁谁能比,一生洁白谁能及。

思绪的涟漪还没有平息,船已出了瞿塘峡,进入巫峡。巫峡,是一篇峻美的散文,呈现出巫山十二峰不同的神韵。巫山的神女,使这篇散文最美,最动人。目睹巫山神女的愿望,当然是来自“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诗句。我最先上了阳光甲板。这里阳光很强,又热又亮;江风也不凉爽。在甲板上,睁大眼睛,专注地眺望着峡江北岸,生怕错过了机缘,留下遗憾。终于,导游指出了神女所在的方向,我赶紧依着导游所指的地方,极力张望,想看一看立于青峰云霞之中的神女,到底是什么模样。可惜的是,尽管我的眼睛非常努力,但也只看到了山峰之间一个纤弱模糊的影子。

神女峰,有着优美的神话传说;又立于巫山之巅,朦胧而神秘。对此,历代文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寄予不同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创造出不同的神女形象。而那个帮大禹治水的神女瑶姬,历来被歌颂赞扬。她下凡无意来到大禹治水的地方,在这个洪荒之地,水患之乡,被大禹治水的艰难所触动,于是决定留下来帮助他。治水成功时,她又毅然留在巫山之巅,护佑航船。后来羽化成石。川江人民敬念她,为她建造的庙宇据说有四处之多。神女瑶姬,一说是西王母最小的女儿,她舍弃了优越的神仙之地,离开琼楼玉宇,选择了一条栉风沐雨,环境冷寂,无比艰辛的服务苍生的路。她执着自己的信念,初心万古未变。

当天,过了巫峡和神农溪,到了晚上10点左右,忽然听广播说游船已到三峡大坝。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过大坝,游船要攀爬高如40层楼的五级船闸,时间大约两个半小时。要体验这个过程,最好上到六楼阳光甲板。这时,天色已晚,我与女儿,外孙犹豫了半天,最终也没敢上去。还好,住房里有独立的观景小阳台。当我们站到阳台上时,才发现已看不到江面。只见阳台对面,横着一堵棕黑色的高墙,看似矗立在眼前,伸手去够,哪能够到?当时想,手里有长长的竹竿该多好。这墙也真高,即使把脖子仰到极限,也看不到墙的最上边。抓紧阳台栏杆,踮起脚尖往下看,黑黝黝的,根本就看不到水面。这时,还真猜不透游船在干什么。也许它进入了一个魔幻世界,正在时空的隧道,毫无声息地穿越。在小阳台上站了好大一会,感觉船平稳得与平时一样。于是关了阳台门,拉合门帘,躺在床上;此时此刻,游船正在攀登山高的五级船闸,我想不出它翻越的办法。

到7月3号这天,已是行程的第四天。早晨8点,游船停在了三斗坪码头,因为大坝坝址就在黄牛岩下的三斗坪镇。我们离船上岸,换乘巴士,走过西陵峡大桥,进入大坝景区,登上坛子岭,一览三峡平湖风景。

关于坛子岭,也有一个神话故事。说是在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一条神牛,与瑶姬一样,被大禹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帮大禹打通了夔门,推开了水道。川江百姓很是感激,便撑着船,带着一坛子好酒等礼物,去答谢神牛。但当船靠近三斗坪时,神牛便纵身飘上山顶;在山崖上,只留下了他的一个影像。失望的答谢人,就把酒坛子倒扣过来,把酒全都扣在了江水中。这个倒扣着的酒坛子,就变成了今天所说的坛子岭。那留下神牛影像的山崖,被后人称为黄牛岩。这是一个悟透生命,悟透天地万物的智慧神牛。

站在坛子岭上,放眼望去,三峡水库宛若湖面一样平坦开阔,与长天一色。波平如镜的湖面,好似铺展开来的锦绸丝缎,在阳光的晕染下,不断变化着颜色,时而翠绿,时而淡蓝,有时蓝绿难辨。这水,可能是西王母把瑶池之水搬到了这里,粼粼之波摇曳着神秘。面对清雅温静的湖水,我想,如果还有荷花盛开,鸥鹭飞来,在天光云影下,会有别样的风采。

以前的长江,万水奔腾,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喧闹汹涌,自由任性。而此时脚下的江水,科技的力量,改变了它的行为和模样,变得乖巧而平缓。

曾倔强的江水,而今宛若一个十七八岁的女郎,手执红牙板,浅吟低唱;再也无须一个关东大汉,抱铜琶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惊涛拍岸。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原创首发)

初审

郑香颖

审核

马锁成

编辑

力军

静静的百合,山东人,定居新疆伊犁,曾是中学语文教师。用平实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作品散见《山溪水》等网络文刊。在《中国新导向》短诗赛中,连续获得优秀奖。诗歌《孤独之境》,获中国首届名人名家杯一等奖。有诗作选入《诗海寻梦》《草根诗集》和当代爱情诗集《梦月诗潮》。

现为炎黄文学社注册签约作者,《中国翰苑文学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诗人作家档案》认证作家,诗人。

姜水,宝鸡某国企职工。宝鸡市朗诵艺术学会会员,宝鸡文学创作学会会员。喜欢用声音诠释生活。炎黄文学社注册签约主播。

郑重申明: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并对此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如果还想看到这样的好文章,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zp/10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