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道
花之道
花有色,花有语,花有相,但花又能出尘,离相,不执着。花之道有语难言,花之德清静雅洁,花之性上顺天理,下接地气,中通百叶枝干。花道可道,亦无可道,强名之曰,神。
花之蕊,点点如初,丝丝含韵。花之蕾,骨胳清秀,出尘不染尘。花之苞,似开不开,神清超群。花之瓣,由一而分二,至三、四、五……或层层叠加,或排排而坐,或紧密相拥,其脉络井然,粗细分明,不乱分寸。花之萼是心,包含种子万千精血。花之香,似有若无,或来或去,虚实相依。花有雌雄,合于阴阳,与风雨同在,应四季而行。花中有道,道性绽花英,花英现花魂,石榴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成鬼的花依旧楚楚动人,婀娜百变,迷魂化骨。变神的都为女子,个个妖艳百态,高贵超群:水仙娘娘、牡丹仙子、菊花精灵、月季皇后、茶花佳人、兰黛娥眉、潇湘贵妃,一一列队出宫,仪态万千,缤纷遍布天庭,气压九州,华艳三界。
花者,真善美之化身,精气神之凝聚。爱花者、赏花者、护花者很少充满杀伐之气,屠戮之心。“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是粗通笔墨的黄巢不第后的愤怒,而不是对菊花高贵品格的领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才是杜大人爱民情怀的真实心境,那浓艳,那繁密,那舒爽、得意和不断的寻访,非有一腔对美好事物的真爱不能入心。花开万千,众生皆喜,喜却并不相同。“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有佛心长驻的王维,心中之花自然首选美莲芙蓉。“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风流倜傥的杜牧,当然不放过妖艳的桃李。“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原来,五柳先生更有一副倔犟傲骨,不经意中,发现了那枝凌霜寒梅。诗如人,人观花,花入诗,诗酒如梦画里栽。风光人不觉,花云绕雾来。
常言道,梅、兰、松、菊是花中四君子,四君子里都有一个属于生命最尊贵的花神:梅之花不屈不挠,不忘道本;兰之花淡泊名利,不求富贵:竹之花在潇洒高傲,谦谦放纵;菊之花默默奉献,坚守初心。神无形,花有意,四君子品格清越,出尘无染,伴名流,养雅士,伺高洁,摇曳世情,恪守玉石品节,世世生生不改不移。
花与人同,则情定然相投,性亦必须相合。“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是李清照笔下的桂花,她重其不散真情,爱其高贵之色,却更喜那浓浓的桂香,把它比作“花中第一流”而倍加珍惜,很是体合这位大宋才女的绝伦清雅。再看林逋心中的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似有若无、浮动四里的幽幽暗香,与其天生的孤高自好,恬淡退利之性非常吻合。还有从巴山雨夜穿越而来的李义山,望月怀人,情思绵长,令人泪湿春衫:“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更来读读春秋《诗经》里佚名的这首《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只八个字,还有两字重复,却道尽了桃花的妖艳华美之特性,千百年来,任尔才学再高,也不能出其右者。且还是直面描写,不借用任何艺术手法,这文学,这才情,这真意,真是绝倾天地了。
数不过来的百花中,有一种花真可谓是君子中的君子,花海中的花王,不但为儒释道三家所青睐,更为百姓草民所钟怀,它就是莲花,芙蓉、菡萏、碧荷、芙蕖、溪客、碧环、玉环、水芝、水华、水芸……别名亦很多,每个都那么得令人神往。见字如见花,此花一出,百花失神,但凡舞弄过几丝文墨者,绝不会对它熟视无睹,不挥豪落笔成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玉石金音,又在哪里琅琅响起,悠悠回荡?如三佛出世,似仙道步宫,儒士临朝。明心菩萨、无名真人、彬彬君子,这是花之至臻之境,亦为生命纯粹之体。花与人是对应的,有什么花便有什么性,有什么性,就有什么样的色彩与世界。这正是花映十方均是真,境随心转空不空。
人类自古便对花儿怀有无尽的怜惜与喜悦,从第一个把花儿比作女性开始,到今天东西方众多花语的广泛流行,花与人便紧紧关联起来,和美,和真,和善,便不再分开。再后来,花便和人固定成一体了,什么康乃馨代表母亲,勿忘我是情人,紫罗兰象征幸福,百合花表示洁白无瑕,三色堇表达思念……看遍所有花语,无有一花代表丑恶与憎恨。原因只有一个,花是真善美的象征,非真非善非美者,自然纷纷远避。爱花、惜花、护花者,定是堂堂优雅之君子,心存善念之性命。
忽记上大学时,一节政治课上,本人不顾讲台上口吐莲花的老师,在下面全身心抄写优美诗句,让老师发现,不屑道:“尽抄写花花草草的东西,有啥用?”是的,书写以上花道又有何用?四十多年过去了,花还是那样的花,诗还是那样的诗,政治却不再是那样的政治,我呢?
为什么会有花?花为什么会开?而且一开都是那么得轻柔、细致、真切,还吐着或浓或淡之芳香。想了半天,只有一个根由,那就是它是植物此类生命最纯美精神之展现,是生命最真最美心灵的坦白,更是天地万物本性浓缩再显现的证明。换个角度看,花由物有,物由道生,花开是天地精气使然,是道生出的无尽妙有,是妙中的真性,真性中的本来,本来正是自然。花开花落,自然且而然,有什么惊奇的呢?
花开还要结果,如果说花是植物生命第一次对天地直白的感恩倾吐,那么,其结出的果实则是第二次对万物最真实的报答。当然,只开花不结果的也有,它们是天地特赐的神物,只愿奉献而不求回报,如樱花、杜鹃、白玉兰、虎刺、碧桃、珍珠梅、黄刺梅等等,是生命最纯粹的本来,本来具有的那份美,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色与空不二,花与枝合一,蕊和香一体,年年岁岁,春秋轮转,阴阳和谐着道性满满的万物世间。
又说到了道,由不得继续聊聊花之道。
道有千万,大道似水,花为木,水生木。原来,如道之水最终还又归于花之根叶,如此说来,花道可谓是最近于道本真的生命了。花无言,道无声;花色明艳,道体纯净;花香若无,道性虚空;花蕊藏仙,道体蕴神;花不离枝,道不远人;花微无常,道重易行;花开四面八方,道临天地纵横;花以圆为体,道以轮为回;花意隐约语春风,道心潜运四季更;花姿百态迎风雨,道德无涯载古今。虚虚实实间,道君临天下,无往不胜;真真切切时,花仙生妙笔,锦簇成画。花之道,物之道,亦天之道也。
如果再从情、性、神三性来看,花之情在柔,温顺无梗,光滑似水,随遇而安,情润万千,这不正是“柔弱者生之徒”,“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真实写照?花之性在静,点点绽放,丝丝抽动,却神定气闲,隐然若无,始终静默不语,此仍“致虚极,守静笃”之典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之最佳形象代言。花之神在清,清丽秀雅,清静无为,清纯不染,正合古德所言“天得一以清,清静为天下正”之义理。有花开的世界,就有正道在行,花越是灿烂,人道越是公正。柔、静、清三性正合道之三昧,天地垂情相赐,每日月升月落,有各色花儿相伴左右,嗅一次,香一世,醉一生,似灿然慧光咋现,顿然彻照,心室长明。
由不得想到当年那位已至不惑之年的苏大学士,并未因乌台诗案而心灰意冷,精神不振,身处庙堂之远,却半夜不眠,秉烛尽兴细赏海棠的情景:“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儒释道三学皆精,更可以放下诸相而满怀欣喜的苏大人,实实令人倾佩万分。
不禁引得老夫亦来一番叹诵:“秉烛空闻花自香,一秋一岁岂忘常。天人妙语思不透,情海无涯独自觞。
不解也罢!
.3.30
有关文章链接:
一份没有用上的讲稿
《金刚经》空性之解
我们如何读《大学》
狗与人与佛
落一坐春雨的禅
岢岚过年
我是你瓷上的那抹青蓝——献给我的China
母亲原来是菩萨
佛、僧和我的对话
生命的免疫力
宫道梁的歌吟——悼同学雷霆
太原国学阅读会“阅读国学传承文化”赵明生作品朗诵会
汉字的秘密(一)
禅师蔡志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wy/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