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之龙眼肉

别号:龙眼、益智、比目、荔枝奴、亚荔枝、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蜜脾、桂圆、元眼肉、龙眼干。

古籍产地:《别录》曰︰龙眼生南海山谷。颂曰︰今闽、广、蜀道出荔枝处皆有之。

来历:出自1.《开宝本草》:《本经》云一名益智者,盖甘味归脾而能益智,非今益智子尔。

2.《原则》:龙眼正圆,《别录》、苏恭比之槟榔,殊不类也。其木性畏寒,白露后方可采摘,晒焙令干成朵,干者名龙眼锦。按范成大《桂海志》有山龙眼,出广中,色青,肉如龙眼,夏月实熟可啖,此亦龙眼之野生者欤?

药材基源:本品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的假种皮。

终究态:常绿乔木,高达10米以上。幼枝被锈色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0厘米;小叶2~5对,常常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偏私,全缘或海浪形,暗绿色,嫩时褐色,底下常常粉绿色。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并存;为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小,黄白色,直径4~5毫米,被锈色星状小柔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花瓣5,匙形,内面有毛;雄蕊常常8;子房2~3室,柱头2裂。核果球形,直径1.5~2厘米,外皮簧褐色,租糙,假种皮白色肉质,内有黑褐色种子1颗。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喜和缓潮湿。

资本散布: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莳植很广,以福建、台湾最盛,广东次之,多莳植于堤岸和园圃,广东、广西南部及云南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采制:夏、秋二季采收老练果实,枯燥,撤除壳、核,晒至干爽不黏。

莳植:生物学性格龙眼是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温度是影响其成长、壮实的紧要成分,时时年平衡温度高出20℃的地点,均能使龙眼成长发育优良。耐旱、耐酸、耐瘠、忌浸,在红壤丘陵地、旱平川成长优良,莳植简单,寿命长,产量高,经济收益大,民众喜莳植。

性状判别:本品为纵向碎裂的不规矩薄片,常数片粘结。长约1.5cm,宽2~4cm,厚约0.1cm。棕褐色,半晶莹。一面舒展不平,一面亮光而有细纵皱纹。质柔润。气香,味浓甜而特别。以片大、肉厚、质金饰、色棕黄、半晶莹、味浓甜者为佳。

炮制:烘干或晒干,剥去果皮,取其假种皮。或将果实入沸水中煮10分钟,捞出摊放,使水散开失,再烤一日夜,而后剥取假种皮:晒干。

性味:甘,温。

1.《本经》:"味甘,平。"

2.《别录》:"无毒。"

3.《唐本草》:"味甘酸。"

4.《本草汇言》:"味甘,气温。"

归经:归心、脾经。

1.《本草经疏》:"入足大阴、手少阴经。"

2.《方剂化义》:"入肝、心、脾三经。"

3.《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机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够,心悸怔忡,忘记失眠,贫血萎黄。

用法用量:9~15g。

留心: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甘温而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

②《方剂化义》:"甜蜜助火,亦能做痛,若心肺火盛,中满吐逆及气膈郁结者,咸宜忌用。"

各家阐述:

1.《原则》:食物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安乐也。严用和《济生方》治研讨劳酸心脾有归脾汤,取甘味归脾,能益人智之义。

2.《方剂化义》:桂圆,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以后,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如心思劳倦,心经血少,以此助生地、麦冬补养血汗。又筋骨过劳,肝脏浮泛,以此佐熟地、当归,滋养肝血。

3.《本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灵魂,伶俐。

4.《别录》:除虫,去毒。

5.《开宝本草》:归脾而能益智。

6.《日用本草》:益智宁心。

7.《滇南本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

8.《本草通玄》:润肺止咳。

9.《得配本草》:益脾胃,葆血汗,润五脏,治怔忡。

10.《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配伍:

1.龙眼肉配人参可坚固大补灵魂、补养心脾、安神益智的影响。合用于研讨过分,劳酸心脾之惊惶怔仲,失眠忘记及脾虚气弱,统摄无权之崩漏便血等。

2.龙眼肉配鸦胆量:可坚固解毒治痢的影响。合用于阿米巴痢疾。

3.龙眼肉配柏子仁:养心安神的影响愈加显著。合用于心悸怔仲、心乱如麻、多梦少寐等。

4.龙眼肉配石菖蒲:坚固养心醒神的影响。合用于心贫血,心气不够的忘记、头晕、神疲等。

5.龙眼肉配百合:坚固安神从容的影响。合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仲等。

6.龙眼肉配远志:坚固补心安神益智的影响。合用于失眠多梦、忘记等。

7.龙眼肉配当归:坚固养血活血,补心安神的影响。合用于贫血失眠、忘记多梦、惊惶怔仲及昏迷等。

龙眼肉属于药食同源的一种,既能够入药也能够做成菜肴,还能够当零食吃。

附方:

1.治研讨过分,劳酸心脾,忘记怔忡:白术、茯苓(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参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光阴。(《济生方》归脾汤)

2.大补气血:以剥好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插手西洋参片一钱,碗口罩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至屡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沸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蓐,服之尤妙。(《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一名代参膏)

3.温补脾胃,助精力:龙眼肉不拘几许,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万氏家抄方》龙眼酒)

4.治脾虚泄泻:龙眼干十四粒,生姜三片。煎汤服。(《泉州本草》)

5.妇人产后浮肿:龙眼干、生姜、大枣。煎汤服。(《泉州本草》)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wy/128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