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干海村ldquo支部百合产业
点击标题下
祥云时讯
即可订阅
七月,走进东山乡干海村,看着身着彝族服装的女孩们在百合花海中嬉戏,闻着浓郁的花香,记者忍不住放慢脚步,徜徉在群山环抱的百合花海。
穿过花海,沿着干净的水泥路来到干海村委会,在与干海村党总支部书记李红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干海村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山区村,也是全县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辖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有户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户人。
一阵百合花香随风而来,将我们的话题引入正轨。“以前也想了好些办法了,做了很多‘短、平、快’的尝试,种了白芸豆、白瓜子、魔芋什么的都没有实实在在的成效。”李红介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反复研究论证,村“两委”决定依托先天种植优势和环境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百合。
发展思路明晰了,但做起来难度却很大。由于种植百合一次性投资大,每亩需投资近3万元,且生长周期长,从种植到收获需要3年时间,加上未知的销售前景,导致群众普遍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为了转变群众发展思路,让群众了解知晓种植百合的好处,在东山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干海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宣传政策和发展前景。14名支委班子成员和党小组长带头种植百合,并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示范带动,群众种植百合的热情和信心顿时高涨。
干海村党员熊灵生说:“说实话当时我们是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农户们都是半信半疑,‘说破嘴皮子,不如干出个样子’,那个时候就是我们几个党员带头最先开始种植百合,通过示范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亩百合带来的收入比一亩粮食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群众看见就有了信心,跟着种起来。”
为有效解决贫困群众无发展资金的难题,干海村党总支部整合县政协、县光彩事业促进会、县建材集团、方通建筑公司等单位和企业的产业发展资金,设立总规模为5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以一年一期免息放贷使用,一年期满按时回收的滚动发展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每户至元不等的产业扶持贷款。利用红河源黑潓江整村推进项目,以元/亩的标准补助给种植百合的农户,共补助72.3万元,发展百合亩。另外对有意愿大规模发展百合产业的党员农户,利用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让干海村的百合产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干海村党总支部立足百合产业发展,走“村党组织+协会+基地+产业发展基金+贫困户”模式,带领贫困群众走上百合种植这条脱贫致富之路。目前,全村百合种植面积亩,平均每亩可以生产百合0.8-1.2吨,以市场价每公斤30元计算,扣出成本后,每亩百合可以收入1.5-2万元。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的转变。到年底,全村已脱贫63户人,剩余贫困人口9户33人,综合贫困发生率1.27%。
图文作者特约记者杨丽芳通讯员李世忠
责任编辑杨仕宇
图文审核胡林果
讲好祥云故事传播祥云声音
祥云时讯与你同行
投稿邮箱310989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tz/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