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的移情百合花艺术空间画展

年3月11日下午4点30分,百合花艺术空间(广州东方一路东方新世界会所A01-02铺)举办了“视觉的移情”画展开幕式。

百合花艺术空间不单纯是一所少儿艺术教育机构,也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艺术画廊,将艺术教育与艺术画廊相结合是空间的一大亮点,一方面带给孩子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绘画体验,揣摩不同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另一方面也为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的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本次画展由百合花艺术空间艺术总监杨曲发起,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邓箭今教授先生担任学术支持,出席这次画展的还有广州美术学院的陈海教授及各位艺术爱好者。

百合花艺术空间艺术总监杨曲

陈海与邓箭今教授

参展艺术家与邓箭今教授合影

“视觉的移情”所展出的作品出自广州美术学院五位在读研究生之手。借邓教授的话说,此次展览的目的除了是为了使学生们“在巩固最基本的造型法则和美学知识之外,有更好、更自由同时不失克制的发挥空间去思考并创作”,关键在于“他们每个人都以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去表达他们对哲学、社会、城市、生命、人文等问题的思考和探求。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和梳理,转换成一条条较为清晰的创作思路。这是本次展览的关键所在。”

本次参展的五位青年艺术家都各有所长,风格各异。接下来,小编将结合自己的解读,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艺术家们五彩斑斓、脑洞大开的艺术世界。

曾垂法

年出生于湖南邵阳

年毕业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进修班

现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艺术硕士

《无法自拔中的寻找》

70*cm布面油画()

《千言万语的诉求》

80*80cm布面油画()

曾垂法以井然有序的方式加上反差很大的补色关系来加强现实的调侃和反讽意味,斑斓的色彩隐喻对情感和欲望的探索。

——邓箭今

曾垂法的作品《千言万语的诉求》,乍看之下,有些类似安迪·沃霍尔的波普拼接,但它绝不是无主题的,从作品下部像是海平面的曲线和波纹中伸出去的那一双双红色的手构成了作品的主题。诚然,该作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现在社会里追求真理、爱情、梦想,而又四处碰壁的人,他们犹如深陷海浪之下,只能不断向上渴求着阳光,伸出炽热的触角,而旁边的青绿色的手臂则成了很好的陪衬。题目中的“诉求”二字尤为显目、克制,即便是无法动弹,依然可以表达,意念上的反抗,亦为诉求。题中的克制与画面上补色的张扬遥相呼应,对比鲜明,有天然去雕饰的味道,是自然而然生出来的作品。

薛家杰

出生于澳门,澳门美术协会会员

本科就读澳门理工学院油画专业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在读研究生二年级,导师邓箭今老师

《觀照馬格利特》

40*30cm布面油画()

《前方》

*cm布面油画()

薛家杰的作品是以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来讨论工业化、城市化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作品呈现出视错角与思辨性的关系。

——邓箭今

薛家杰的作品《前方》中的宇航员从上往下走,并由此延伸开来,似乎可以解读为一种回归、倒退,抑或堕落。如今,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必然会残留下许多使人性产生断裂的关系。作者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去阐述这些关系,超现实主义是抽象、戏谑、梦境的集合体,往往在画面构成的元素间便存在着许多作者给出了思辨迷宫。作品中的宇航员拿着手电筒往滑梯下走,手电筒的方向在滑梯的下方,他是探险吗?宇航员不应该在太空或是飞船里吗?这些对象本身的诡秘,便足以产生思考。或许,作者是想描述一种现状和一种渴望。现状从宇航员本身在滑梯上就可以看出,那是我们对于时代的无力和失重感,它源于一种割裂状态,而超现实的表达,很容易将观众代入那种破裂、无所适从的状态。

郑怡

.11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本科)

现广州美术学院硕士

专业:油画

《舞台上的觊觎I》

.cm()

《舞台上的觊觎II》

.cm()

郑怡是运用严谨谨慎和复杂的制作方式来表达创作诉求,线条的弯曲和延伸关系暧昧,同时也折射出她对内心生命的敏感和沉醉。

——邓箭今

郑怡的《舞台上的觊觎1》和《舞台上的觊觎2》是一幅组画。作者使用了圆形将舞台收拢在一个中心,这个圆形韵味无穷,因为从两幅作品的元素构成上看,有裸体女人,有裸体男人,许多散落的小球,还有形状怪异的蛇,这些信息使人快速地联想到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场景,而且圆形之下有红幕的纹状,表明这是一场舞台剧,上演的是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因此,这个圆,乃是生命的起源,像是神话故事里的衔尾蛇,循环不息,是生命的母题。在《舞台上的觊觎2》里,裸体男人将球收集在了一起,一条双头眼镜蛇便剑拔弩张了,生命诞生过程中,不总是面临着威胁吗?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也是这两幅组画里我认为最为绝妙的地方,那便是裸男和裸女背后的阴影。

我们常常认为生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答案并非如此,在我们的源头亚当和夏娃那里,就已经存在了双面反向的可能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上,即使通讯工具普用率那么高,人人都有两幅面孔,人前一幅,人后一幅,这原来不是社会造成的,也不是环境造成的,而在生命的诞生之初便存在、脱离不开的影子。

张妹珂

年7月出生于湖南长沙

-年就读于广州大学架上绘画专业

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现代油画创作研究

现邓箭今研究生在读

《你的名字:塔尖居名壹》

32*38cm混合材料与拼贴()

《你的名字:塔尖居名贰》

32*38cm混合材料与拼贴()

张妹珂一直对表现主义和抽象综合材料有浓厚的兴趣,呈现为东方的空白情怀并渗入了西方标志性符号的颠覆。作品中也能让人感受到她对肌理的迷恋和执着。

——邓箭今

张妹珂的作品《你的名字:塔尖居名壹》与《你的名字:塔尖居名贰》都使用了混合材料及其他作品的拼接,在《壹》中,中间使用的便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而在《贰》中,使用的则是比利时超现实画家勒内.玛格里特的《戴黑帽的男人》。从画面便能看出画家对于构形的重视,尖锐的三角形,四方的矩形,矩形里有着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师作品,掏了许多裂纹,下方则是一片混沌,作者尝试着将这些元素大胆得放在一起,豪放且严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画面不难看出,画家并没有将颜料铺满整张画纸,而是注意画面的留白,这和中国古代元明时期的文人画有渊源,画半山留半水,放肆中带着严谨。而其中的残缺的达芬奇和勒内.玛格里特残缺的作品很好地形成了东西文化的对比。

郑川

广东潮阳人

自由青年艺术家

现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朝圣》

60*40cm布面油画()

《无题》

*cm布面油画()

郑川是以极简的冷处理方式来呈现画面,简洁而重复,显而易见的日常图像让人观后有一种苍白的无奈之感。

——邓箭今

郑川的画作充满了像马赛克一般的方格,他仿佛不太愿意直接描绘脑海里的景象,反倒更像在其中隔上了一层厚厚的玻璃,使人有偷窥及想象的欲望。好奇是人类的本性,无法抗拒,也无法摆脱,终归是想探个究竟的,然而画家却并不想顺观众的心意,他非要隔,而玻璃的那一头有什么,由你自己去猜吧。这可说是一个画家对于人性的主动克制吧,这很好地阐述在他的画作当中。《朝圣》这幅画使我们联想到一群人在一个昏暗的山洞中举行着某种神秘的仪式,或者是在保存着新出的火种,无论如何,都是些神圣的举动,是直接面对着自己信仰的。信仰其实就像是梦一样,你无法用准确的话语去定义,但是信仰和梦,总会存在于内心深处。

编辑

静安

一分支持,万分动力!

卡不卡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tz/2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