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支持百合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我省百合产业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发展百合产业的重要意义

兰州百合在甘肃省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洁白、细腻、甘甜、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中国唯一食药两用甜百合。百合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兰州市七里河区周边区域海拔—2米,土层厚度、气候、降水、土壤、坡度等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百合种植,发展百合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年全省百合种植面积19.6万亩,产量7.64万吨,产值13.19亿元,加工企业多家,80%的百合销往省外和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百合产业覆盖兰州市、定西市和临夏州6个县区33个乡镇、个村、3.2万户、12.04万人,其中贫困户个,贫困人口3.36万人,种植百合为主产区农户人均年增加收入.2元。但是,我省百合产业也存在着有“名气”而无“品牌”,品种退化、标准化种植滞后、生产经营体系不健全、市场价格波动大等突出问题。因此,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对促进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脱贫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以品质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引领,全面提升百合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通过扶持,到年,全省百合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品质和产量显著提高,加工、贮藏和流通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年兰州百合种植面积达到20.7万亩,增长5.6%;产量达到8万吨,增长4.7%;产值达到14.1亿元,增长6.9%;农民人均百合收入达到.8元,增长17.6%。

年兰州百合种植面积达到22.1万亩,增长7.0%;产量达到8.5万吨,增长6.3%;产值达到15.2亿元,增长7.8%;农民人均百合收入达到.6元,增长17.9%。

年兰州百合种植面积达到23.7万亩,增长7.2%;产量达到9.1万吨,增长7.1%;产值达到16.4亿元,增长7.9%;农民人均百合收入达到.2元,增长18.0%。

(二)产业布局

1.种植区域布局。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关于兰州百合原产地域保护范围》等有关区划,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等地规划种植面积23.7万亩左右。兰州市总面积稳定在12.5万亩以上。在七里河区南部山区的西果园、阿干、黄峪、魏岭等乡镇稳定6万亩的种植面积;在榆中县的和平镇、贡井乡、龙泉乡、哈岘乡、新营乡、园子岔乡、定远镇、连搭乡、银山乡、上花岔乡、中连川乡、马坡乡等乡镇新增种植面积1.5万亩,全县达到5.5万亩;在西固区金沟等乡镇稳定1万亩的种植面积。定西市新增种植面积1.36万亩,达到5.5万亩。在临洮县的中铺、太石等乡镇新增种植面积1.1万亩,达到5万亩;在渭源县的田家河、上湾、麻家集、锹峪、新寨等乡镇新增种植面积0.26万亩,达到0.5万亩。临夏州永靖县新增种植面积0.9万亩,达到5.7万亩,在东部山区徐顶、关山、陈井、三条岘等乡镇重点建设百合标准化生产基地,在西部山区三塬镇重点建设种球繁育基地。

2.加工布局。在主产区全面开展百合就地加工转化,重点突出兰州核心加工区。以七里河区西果园镇为中心,向东南辐射至魏岭、马坡,向西北辐射至黄峪、西固区金沟。在榆中县种植集中区适度布局新建加工生产线。渭源县、临洮县、永靖县要按照百合产业布局,扶持培育百合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百合产业转型升级。

3.文化旅游创意布局。在兰州市、定西市和临夏州百合产业集中区,沿国道和省道,结合区域内风景文化旅游景点,建设兰州百合观光休闲走廊,培育鲜花观赏基地及百合花科普教育基地,努力打造集生产、采摘、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举办兰州百合论坛、文化研究会等,丰富兰州百合文化内涵,形成全面、详实、系统的兰州百合文化体系,建设兰州“百合之都”。

(三)主要任务

1.制定百合产品标准体系。集成生物技术、物控技术、节药节肥技术等,制定兰州百合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确保用种质量为核心,制定兰州百合脱毒种球繁育技术规程;以确保百合加工产品市场信誉为准则,制定兰州百合质量分级标准、真空包装百合标准和加工产品质量标准,推动兰州百合育种、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标准化发展。

2.建立健全兰州百合良种繁育体系。支持兰州百合种质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建立百合资源圃、资源库和新品种展示园。加强对百合新品种及脱毒种球研发培育的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为依托,选育百合新品种,建设百合工厂化组培快繁中心,逐步解决影响百合产业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和榆中县、定西市临洮县、临夏州永靖县等适宜地区,扶持企业新建5-10个兰州百合种球繁育基地,使兰州百合种球的优良率达到80%以上。

3.建设百合规模化生产基地。在兰州百合原产地保护范围的兰州市南部县区、定西市临洮县、临夏州永靖县等,支持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投入品使用登记制度,严格落实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先进实用栽培技术,通过土壤改良、轮作倒茬、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全面提升产量和质量,使百合产品逐步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做大做强百合产业。

4.百合产业加工贮藏体系建设。支持百合加工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对接,建立研发中心,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生物制品、保健类食品、休闲食品、旅游食品、美容产品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兰州百合产品的系列化、功能化、精品化。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聚集,建设兰州百合加工示范基地。支持兰州百合气调保鲜库建设,全面提升百合储藏保鲜能力。

5.延伸休闲旅游产业。以打造兰州百合休闲旅游基地、设施和产品为方向,建设集兰州百合产品展示、科技体验、购物消费、农耕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生态观光等为一体的兰州百合产业集中观光体验景区。依托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以百合村落景观、百合农庄、乡村文化、农家乐、生态餐厅等为内容的美丽乡村,发展百合观光园、领种园、爱情庄园、科普园、文化长廊、百合茶馆、摄影基地等旅游产品,打造婚庆文化。

6.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结合兰州百合特色,设计兰州百合logo专用标识和外包装,实行“子母”商标制度。落实“统一品种、统一繁育、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管理模式,严格执行百合质量等级标准,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突出兰州百合“绿色、保健、高营养、西部高原精品”等主题,制作专题节目、视频和广告,通过各大媒体,进行深度宣传。充分利用我省“一带一路”黄金段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把兰州百合产品打造成享誉世界的名牌产品。

7.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发展百合产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百合产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组建百合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零售终端,形成“互联网+百合”的新型营销方式。组建兰州百合产业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管理、市场自律、生产协调、产销衔接、信息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作用。

三、扶持原则、方式及标准

(一)扶持原则

1.支持优势产区。重点支持百合优势产区和适宜区贫困户,扩大种植面积、推广使用优质种球和实用技术,提升百合品质和产量。

2.支持关键环节。重点扶持优质种球繁育、产业基地建设、先进技术集成示范和技术培训等生产环节;支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产后环节。

3.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扶持一批能够引领和推动产业发展的示范性项目,重点支持带动农户增收能力强的百合种植专业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二)扶持方式和标准

从年至年,省上每年从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持蔬菜产业专项资金中整合万元,扶持百合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1.安排百合脱毒种球繁育补助资金万元,采取直接补助的方式进行扶持。

⑴百合原原种生产补助资金万元。对从事百合原原种生产的企业,按建成的繁育原原种温室面积大小给予以奖代补。

⑵百合一级种生产补助万元。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生产一级种,每亩补助元,建设一级种生产基地亩。由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百合产业主管部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育种单位,所育种球必须是当地适宜、市场畅销品种。

2.安排百合标准化生产补助资金万元,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扶持。

在优势产区,按照“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球繁育、统一栽培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的要求,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设百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0亩,集中连片亩以上的每亩补助元。补助资金按新增面积下达到县区,由县区落实到生产单位。

3.安排百合加工业发展和气调保鲜库建设补助资金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扶持。

对龙头企业购买加工设备,实施工艺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固定资产贷款万元以上的给予贴息扶持。对精深加工(营销)企业按加工量(销售量)给予以奖代补扶持。对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新建库容在1立方米以上、当年能投入使用的百合气调保鲜库,按照库容给予以奖代补扶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有关市州、县区要把发展百合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特色产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扶持政策和主要措施。贫困县区要将百合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办法精准到乡镇、村、户。各地要把百合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二)健全投资机制,增强发展动力。要协调设立兰州百合产业专项资金,建立政府、企业与种植户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省、市、县各级投融资平台,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百合产业发展。在重点产区积极开展百合政策性保险,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支持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实施集兰州百合科技研发、标准化生产、自动化加工、电子商务、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建设兰州百合产业园区。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服务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百合种球研发中心和繁育基地,实现科研、示范、推广一体化经营。支持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开发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高端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延长百合产业链条。完善省、市州、县区三级技术服务体系,组建百合产业专家组,加强对百合种植技术能手的培养和培训,研究解决百合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四)加强氛围营造,提升产业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兰州百合特色和优势,形成公路和街道有宣传牌、宾馆有宣传标志、饭店有菜肴饮品、旅游有文化故事、媒体有专题节目与文艺作品,营造全社会了解兰州百合、消费兰州百合、投入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提升兰州百合的知名度,使兰州成为闻名全国的“百合之都”。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欢迎







































怎样治愈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loumengs.com/bhpz/19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